返回首页
登录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发展研讨会活动预告

阅读量:110 2022-12-16 收藏本文

编号:CCF-22-ChJN-11s

会议时间:2022/12/17 14:00-17:00腾讯会议:481-837-231 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

承办:CCF济南分部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执行主席:朱振方 CCF济南分部监委会委员

张广渊 CCF 济南分部委员

目前,我国正在加大人工智能教育政策供给,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具备人工智能素养,是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是填补国内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的巨大缺口,打造世界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需要。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都发布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方面的科教政策,在中小学中开展广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这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次研讨会着眼于新时代计算机公共课改革路径、人工智能+专业改造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培养,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报告1: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公共课改革路径探索计算机公共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必修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同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也决定了人工智能普及的难度和深度。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高等学校开设计算机公共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开展计算机公共课改革。

报告人简介:鲁燃,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C级科研项目1项、山东省成人特色课程建设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1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在SCI/EI及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主编出版教材多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2部;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多次,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优师助航青师启航活动;参与过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评委工作。

报告2:“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嵌入式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本科层面“智能+”复合型人才产出为目标,尝试探索“单一课程—课程群—校内应用—长清大学城推广—全国部分高校选用”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并在基础教育层面延伸的发展历程,构建面向多型态教学对象的 “智能+”课程资源库,实现教学实施过程中线上线下的有序结合;,并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库,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探索在本科层面“人工智能+传统专业”的新工科专业升级改造途径。

报告人简介:张广渊,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信息技术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教指委委员,九三学社山东交通学院支社主委,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济南CCF委员,济南ACM专家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现主持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主持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交通教育优秀成果奖1项,省课程联盟优质共享课和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各一项,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教学成果奖等奖1。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获得“挑战杯”“互联网+”赛事国家级奖项2项,其他赛事各类奖项20余项,主编或参编教材7部,专著译著4部,发表各类教研科研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7项。荣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省青年骨干教师”“九三学社社会服务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报告3:探索“AI+X”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高水平学科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驱动力。以服务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为驱动力,紧抓山东省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契机,从学科自身特色和优势出发,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与学科融合产业技术研发并重,聚焦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建设及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激励与约束机制、注重实践实习引领,依托信息学院开展人工智能本科生培养和“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方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依托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AI+X”多学科交叉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探索多学科交叉下“AI+X”人才培养模式,为多学科交叉下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报告人简介:韩士元,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负责人,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济南分部执行委员、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秘书长,济南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国际会议ICCSSICICSPACLSMS分会主席,IEEE Trans. Cybern.IEEE Trans. Fuzzy Syst.IEEE Trans. SMCS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依托所取得科技成果,在IEEE Trans. Cybernetics.IEEE Trans. Systme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 Fuzzy Systems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转化2项;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1项;获得2019ACM济南新星奖;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共3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