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CCF天津|成功举办“CCF天津对话:智慧物联网论坛 ”

阅读量:278 2020-07-16 收藏本文

2020年6月19日,CCF天津成功举办线上“CCF天津对话:智慧物联网论坛”,吸引了来自诸多知名高校、企业的150余人参加。CCF天津王劲松教授、本次论坛主席李克秋教授、副主席刘秀龙教授和邱铁教授等出席论坛。李克秋发表了致辞。

刘秀龙主持会议

刘秀龙主持会议        

第一位特邀讲者是他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 计算机学院杰出教授刘江川。他报告的题目是“边缘计算及其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探讨”。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从单纯的通信工具演化成为数据产生和处理的超级引擎,并且从以人为中心的消费领域快速渗入工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这些场景有着远高于消费场景的复杂性,在能耗、延迟、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远高于消费终端。边缘计算已经成为解决这些挑战的核心环节。刘江川探讨了边缘计算的位置、功能与实现机制,并且介绍了其团队在无源通信和近场计算平台上的工作进展,以及在能源互联网等场景的应用案例。

刘江川作学术报告

刘江川作学术报告

第二位特邀讲者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国家超算计算广州中心副主任肖侬。报告题目是“网络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是目前大数据和智能计算的支撑技术,肖侬教授通过介绍网络计算技术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多种网络计算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入探讨网络计算技术。通过对于未来网络计算技术发展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五个发展方向,分别是以“中心”为核心模式与边缘、IoT的生态形成、新型存储介质、分布式存储、系统软件以及计算存储耦合,对学者们的未来研究有着实际且重要的意义。

肖侬作学术报告

肖侬作学术报告

第三位特邀讲者是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报告题目是“从有源感知到无源感知: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感知机制研究”。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谢磊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成果。

谢磊作学术报告

谢磊作学术报告

最后一位特邀讲者是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杨磊。报告题目是“推动物联网设备的室内定位极限”。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它使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它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是在室内精确跟踪移动物体,厘米级和毫米级的高精度跟踪将使许多应用受益。报告回顾了杨磊团队在过去五年中在准确性、速度、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对移动RFID进行实时跟踪的努力,并且分享了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未来的愿景。

杨磊作学术报告

杨磊作学术报告

此次线上论坛让CCF天津的会员和同行听众进一步了解了边缘计算、网络计算、人机交互、室内定位等新兴技术对智慧物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各位特邀讲者生动、深入的报告让与会听众熟悉了前沿热点工作、明晰了智慧物联网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激发了创造性灵感、也加深了对于CCF天津的了解,有利于今后多方的合作、交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