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历史 > 动态

CCF认定第六批“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

阅读量:959
smwu

为了更好地保存中国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珍贵历史物件,CCF于2017年开始实施“CCF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以下简称“CCF历史记忆”)认定计划,认定中国研制或生产的、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珍贵物件,包括计算机相关的原型系统、部件、装置、书籍、软件等。


经过征集与审定,CCF历史记忆认定委员会决定认定9件珍贵的计算机历史物件为第六批“CCF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并将于2023年2月18日举行的“2022 CCF颁奖大会”上为这些计算机历史物件颁发认定证书。

CCF中国计算机一类历史记忆:

四通MS-2400中英文打字机

联想式汉卡


CCF中国计算机二类历史记忆:

TQ-12G台式电子计算机

广州120-A电子计算机

红旗703Ⅱ型台式电子计算机

DCY-2型纸页式电传打字机

联想1+1系列台式电脑

104机调试报告等计算机项目档案一宗



一类历史记忆:


四通MS-2400中英文打字机(1986年)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当年被称为中国的“公司元年”。当时在中关村、在全国做得最好、最有名的是“两海”、“两通”。 

1984年,王缉志辞职加入四通,不久被任命为副总兼总工程师,酝酿开发自己的拳头产品。1985年3月,商定和日本公司联合开发中文打字机。在四通4人开发小组中,王缉志负责最重要的总体设计和文字处理软件、拼音输入法的开发。 

1986年5月,四通推出四通MS-2400中英文打字机。其中M代表三井(Mitsui),S代表四通(Stone),24是打印头的针数,00表示第一代。该打字机的名称有多种叫法,今以1986年版《四通MS-2400中英文打字机操作指南》一书为准。后续的MS-2401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它解决了2400存在的问题。

四通打字机成就了公司的辉煌。一段时间,四通和联想等几乎成了中关村的代名词。四通成为北京赴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第一股,中国电子百强第一名,当时规模最大的民营高新技术公司。 四通借此成为中国办公自动化设备领域最早的民族品牌之一,宣示了中国专业电子打字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中国自动化办公新时代。该机被称为中国第一台中文打字机,王缉志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字处理机之父。

从1986年5月到1987年5月,该机生产销售前后只有一年,时间短、数量少,当在区区1.5万台左右。打字机作为电子产品,淘汰、损毁、丢弃很多,在如今的收藏实践中,2401等其它机型经常可以见到,2400则非常稀缺珍罕。

1正视-1

联想式汉卡(1985年)


联想式汉卡是信通公司和中航深圳工贸公司共同出资6万元,由倪光南主持带领中科院计算所技术人员研发的成果,其作用是将汉字输入方法及其驱动程序固化为一个只读存储器的扩展卡。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成立了计算所公司(后来的联想),它是以转化所内科技成果为宗旨的“所办公司”。倪光南也将即将开发完成的联想式汉卡成果带入到了计算所公司。1985年,第一型联想式汉卡诞生,那是由三块用扁平电缆相连的电路板和一套软件系统组成的。在当时,软件是随着汉卡硬件送给用户的,但实际上软件和硬件的作用同样重要。

在面世前三年,汉卡就为公司创造了1200多万元利润(包括退税)。在联想式汉卡的10年寿命期中,总共销售出16万套,利税上亿元。

作为电脑汉字产品中唯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联想汉卡,不仅遍布全国,甚至还远销欧、美、亚乃至联合国和中国驻外机构。联想世界已经从国家机关、科研院校、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一直延伸到家庭。

“联想式汉卡还有另一项特殊的贡献,就是将“联想”这项技术的名称变成了品牌、变成了公司的名称。”倪光南回忆到。1989年11月计算所公司正式改名为联想,这也成为我国计算机行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228105623


二类历史记忆:


TQ-12G台式电子计算机(1978年)


TQ-12G型台式电子计算机,采用18片国产中规模集成电路,并率先设计成积木式部件,每一部件既自成一体,又可互相装拆,使生产、培训、维修变为简单,有利于规模生产,对国内计算器的生产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TQ-12G型台式计算机字长12位,具有四则运算、常数幂、乘方、存入、输出等功能。到1981年,TQ-12型号共生产24000多台,是国内生产最早、数量最大的台式计算器,广泛应用于财政、银行、工厂、商店以及一般工程设计和科研部门。


3


广州120-A电子计算机(1977年)


从现有资料上判断应为70年代研制,定型时间应在1975年至1976年期间,使用北京东光电工厂研制的三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国营南华机械厂组装生产,从资料所述当是我国第一代应用国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袖珍式计算机。

负责其芯片研发制造的北京东光电工厂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878厂,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第一个集成电路专业化工厂,于1968年建立,到70年代初期,该厂完成了从电路设计、加工芯片、封装测试,到最后包装打印的全套流程,生产的集成电路全部都是自己的工艺技术,连特种材料和外壳都可以由自己生产,属于当年我国自主开发集成电路阶段的代表性企业。而负责组装定型生产该型号机器的国营南华机械厂则成立于60年代,是广东的电子骨干企业。

该机三片MOS集成电路分别是CD-301(集成度为1000个元件),CD-302(集成度为860个元件),CD-303(集成度为1200个元件),采用磷砷化稼发光数码管作为数字显示,电源采用5节5号电池或7.5伏外接直流电源。


4


红旗703Ⅱ型台式电子计算机(1976年)


1973-1979年间,安徽计算机厂主要研制、生产微型电子计算机。其中在1971-1977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研制、生产红旗703型台式函数电子计算机1000多台。现存的这台就是703型的改进机型。   

该机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如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门电路74LS181等,用于运算、控制和储存;48个按键输入,8笔荧光数码管显示计算结果。显示范围最大为+(1015-1),最小为-1016。   

该机除了能进行四则运算,还可以对多种函数直接运算,如倒数、次方、开2的N次方根、角度化弧度、弧度化角度、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对数、指数,以及各种复合运算。为了存放和累计中间结果,增设了两个寄存单元,提高了工作效率。


5



DCY-2型纸页式电传打字机 (1979年)


DCY-2型纸页式电传打字机,属于机械式电传机,由电动机、发报键盘、发报器、收报器、印字机和其它附属部件组成。采用五单位电码(国际标准第二号五单位电码)组合符号,通报速率74.2波特,可以作人工发报、自动收报和印字等。  本机生产厂家是国营长江有线电厂,编号370,出厂日期1979年3月。   

国营长江有线电厂,原733厂,是一个老军工企业。1958年10月筹建,1966年建成投产,是我国电子工业新建的第一家电传机、传真机制造厂。 早在1964年,该厂就接受北京738厂投产的DCT-2型纸条式电传打字机的试生产任务。1965年生产DCT-2型纸条式电传打字机32部,试制出DCY型纸页式电传打字机4部。由于DCY型机发报速度快,拆装和维护方便,便于批量生产,故一直是电传机的代表产品。后来根据不同用途,DCY型机先后生产了DCY-2至4等不同型号的产品,并获得不同的奖励,其中DCY-2型电传打字机获得当时电子工业部的奖励。   

电传机是计算机重要的I/O(输入输出)设备,而且是当时主要的交互设备,它综合了“键盘+显示器+传真机+打印机+穿孔机+互联网”等部分功能,在我国主要用于国防、军工、政府、高校、大型国企等。在早期的输入输出、打印、信息远距离传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时间跨度很长。

电传机作为一种远距离信息传送设备,主要应用于大、中、小型计算机上,活跃于上世纪50-70年代,大约30年时间,80年代左右逐渐淡出人的视野。

7


联想1+1系列台式电脑(1990年代)


联想用1+1这个品牌首次提出了“家用电脑”这个概念,将联想电脑产品系列分为商业电脑和联想1+1家用电脑,并针对家庭用户建立了全新的专卖店体系,由代理制转变为特许经营。

联想1+1天禧电脑作为第一代因特网电脑,是联想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的研发项目之一,涉及电脑、通讯、网络、外设等多个领域,创下了42项专利。致使其发布时赢得了众多国际厂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第一次站到了国际信息产业的前列。

微信图片_20230228105829

104机调试报告等计算机项目档案一宗(1960年代)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简称“七〇六所”),隶属于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始建于1957年,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研究的大型骨干研究所之一,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及产品开发应用为主,集研发、设计、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核心研究所,拥有国防科技工业软件测试与评价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自主可控技术创新中心、网络安全创新中心、工信部面向政务领域的安全可靠联合攻关平台、中国航天软件评测中心、国家保密科技评测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分中心,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信息中心本部一体化运营,是航天科工数字航天战略的技术总体支撑机构。

该所保存的104机相关技术资料及相关报告,详实反映了当时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是珍贵的科技史资料。

1962年-1965年期间,计算机研究相关手写资料原件,共计10册,详单如下:

(1)1963年,CF-2乘法器技术报告,79页,编写人:李伯虎。

(2)1964-1965年,104机相关技术资料,共六册。

    ① 104机运算控制器调整过程中的几个改进措施,30页;

    ② 104机内存储器调整中的几个问题,27页;

    ③ 104机外存部分调整经验总结,7页;

    ④ 104机电院调整中的几个问题,14页;

    ⑤ 1964年度104机技术维护总结,43页;

    ⑥ 104机磁芯存储器维护总结,17页。

(3)1963年,电容存储器的一些初步探讨,21页,编写人:黄玉珩;

(4)1962年,HF-VHF晶体管频率特性测试,16页,作者:曹余录。

(5)1963年,晶体管磁芯移位寄存器模型试验的目的和要求,2页,工程组长:柳浦生,室主任:黄玉珩。

104机相关技术资料0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