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 | 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大模型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CNCC2024
论坛简介:
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大模型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举办时间:10月26日13:30-17:30
地点:秋苑-小吃街一楼(宏宝楼)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4)最终信息为准
当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为了实现人、机、物三类不同要素(即智能体)彼此激发和跨域协同,需要构建一种新型跨空间异质智能体协同计算范式,即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以期高效发掘和利用人机物异质资源的互补性、差异性和协作性,为构建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和自演化能力的群智空间提供支撑,赋能人机物三元深度融合与智能互联。
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在机理、模型、方法、平台等层面面临新的挑战。例如:群智涌现的非确定性,群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和群智聚集结果呈现不确定性,难以满足群智计算的确定性需求;群智计算的可演化性,异质群智体能力差异、计算场景复杂多变,需要构建自适演化的群智计算模型及其形式化验证方法;群智质量的可保障性,异质群智体动态聚集且群智服务需求个性多样,导致群智协作认知和决策准确性、完整性等参差不齐。
以大模型、具身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领域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本论坛将围绕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机理和模型,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的新概念、特质及挑战等,从方法、系统和应用等不同角度深入分享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论坛日程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人机物融合系统发展及其研究实践 | 周兴社 | 西北工业大学 |
2 | 面向未来的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 | 刘劼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3 | 具身智能-感知(P)、想象(I)、执行(E)PIE方案与具身大模型探索 | 卢策吾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Towards Edge-Native Foundation Models: 边缘AI构建、部署和治理的范式转变 | 郭嵩 | 香港科技大学 |
5 | 数字孪生驱动的深海探矿自动识别与智能决策研究 | 孔令和 | 上海交通大学 |
6 | Panel环节 | 论坛讲者 | |
杨铮 | 清华大学 | ||
赵东 | 北京邮电大学 | ||
刘璇 | 湖南大学 |
论坛主席及嘉宾介绍
论坛主席
於志文
CCF会士、常务理事、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群智感知计算、普适计算、人机系统等领域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
论坛讲者
周兴社
CCF会士、名誉理事、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网络化嵌入式计算、分布式计算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应用研究,长期主持相关国家重点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预研等课题,目前主持基金委“泛在人机物资源能力模型与认知方法”重点课题。曾获CCF创建60周年杰出贡献奖、CCF杰出教育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报告题目:人机物融合系统发展及其研究实践
摘要:人类正在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连接新时代,形成人机物融合系统形态。人机物融合系统具有鲜明”六C”技术特征和四维度应用特征;人机物融合系统面临新的理论与技术挑战,尤其促使软件的自适应与协同能力发生重要演化;结合相关国家重点项目,介绍基于能力的人机物融合系统泛在资源管理技术研究实践。
刘劼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物联网智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ACM SIGBED CHINA创始主席。研究兴趣包括智能物联网和混合信息物理,以及智慧农场、数据中心优化和高能效计算等领域应用。发表论文150余篇,H指数76,各种专利100余项,获得最佳论文奖7篇。获得IEEE TCCPS Distinguished Leadership Award(杰出领导力奖)、微软金星奖、施乐帕克中心科技进步奖、伯克利Leon O. Chua(蔡绍棠)奖、清华大学优秀学生特等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面向未来的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
摘要:“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家安全和种族延续的压舱石。现代农业是农学、生物学、信息、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动能,已经在育种、栽培、装备、储运、加工和管理等各方面赋能农业生产过程。本次报告从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装备等方面介绍我们对智慧农业场景和需求的思考与工作,着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场景对人工智能的交叉促进。
卢策吾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具身智能领域研究,在Natur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TPAMI、CVPR等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中国科技创新35人(MIT TR35)、求是杰出青年学者、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IROS/ICRA最佳论文奖等奖项。
报告题目:具身智能-感知(P)、想象(I)、执行(E)PIE方案与具身大模型探索
摘要:围绕具身智能PIE方案,P(Perception)介绍机器人全感知与交互感知,I(Imagination)介绍物理世界概念驱动的仿真推理框架,E(Execution)介绍通用元操作技能设想与工作。基于上述三个模块,介绍具身PIE大模型探索与初步成果。最后介绍具身认知智能工作,如何验证脑神经行为与身体行为稳定隐射关系。
郭嵩
CCF香港秘书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边缘智能实验室的创始主任,长江学者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会士。研究领域包括边缘人工智能、6G、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移动计算和分布式系统。曾获 IEEE/ACM会议、期刊最佳论文奖10余项、日内瓦发明博览会金奖、亚洲世界博览会金奖等奖项。
报告题目:Towards Edge-Native Foundation Models:边缘AI构建、部署和治理的范式转变
摘要:GPT、LLaMA 和 DALL-E等基础模型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变革,在广泛的任务中展现了非凡的多功能性。然而,在模型部署时,边缘计算的全部潜力仍未得到充分挖掘。报告提出边缘原生基础模型概念,一种利用分布式、多样化和协作式边缘计算资源的创新方法,预期可在边缘生态系统中构思、培养和利用基础模型。
孔令和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物联网领域研究,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15项。担任东海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副主任设计师,负责卫星物联网星地通信载荷的研发。担任IEEE TMC、TII、Network编委。
报告题目:数字孪生驱动的深海探矿自动识别与智能决策研究
摘要:深海多金属结核是重要的海底固体矿产资源,如何快速准确识别多金属结核是开发利用的关键。面向现代大面积深海探测的需要,通过投放海底无人勘探车辆,搭载深度学习模型,准确快速识别及预测海底多金属结核分布区域。通过开发数字孪生系统,对勘探车辆状态和海底环境进行建模,利用实体与虚拟空间的双向映射,在虚拟空间对勘探车辆实行操控仿真,找到最佳勘探路径决策,有效提高勘探效率。为深海多金属结核的快速、准确识别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于CNCC2024
CNCC2024将于10月24-26日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举办,大会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计算引领未来”。大会为期三天,包括18个特邀报告、3个大会论坛、138个专题论坛及34场专题活动和100余个展览。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内外顶尖学者、知名企业家在内的超过800位讲者在会上展望前沿趋势,分享创新成果。预计参会者超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