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武汉 > 新闻动态
后疫情时代是否需要重构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思路
2020-10-27 阅读量:704 小字

CCF YOCSEF武汉

后疫情时代是否需要重构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思路


2019年12月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全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教育部及时作出延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等部署,全国教师从线下走上了线上。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十八线主播”,信息技术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师们的核心素养。那么,在后疫情线上线下混合时代逐步来临的时候,中小学教师究竟要如何进行角色合理“定位”以及如何实现“转位”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是否冲击传统授课模式?基础教育教学中专业能力为先导的思维会不会被打破?人工智能凭借着这股线上教育兴起的东风,在基础教育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落地场景,那么我们是应该顺势而为还是强势推进?为研讨和回答以上问题,2020年10月17日下午,CCF YOCSEF武汉分论坛采用线上会议+直播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后疫情时代,是否需要重构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思路”并邀请了高校与相关专业的学者参与讨论。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思辨和探讨:

1.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是否冲击传统授课模型?

2.基础教育教学中专业能力为先导的思维会不会被打破?

3.基础教育中人工智能教育的兴起是顺势而为还是强行推进?  


1

引导发言环节


  会议首先对CCF YOCSEF(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做了简短的介绍,让听众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CCF YOCSEF针对时代背景衍生出的问题及时做出讨论,向社会发声。

  接下来是高校与相关专业学者对本次论题做出观点陈述。针对于是否需要为迎合新时代受众的要求,而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这一问题。会上,张炜嘉宾认为不用刻意加强网红能力。基础教育教师在后疫情时代主要还是面对课堂以及网络,主要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这不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能力。贺德富嘉宾和张炜教授想法基本相同,网红更多是展示自己,需要个性化,需要团队支持,不需要刻意普及、培养网红能力;在后疫情时代,老师们应该更多关注课堂与信息化的结合,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周蓓嘉宾指出老师所具备的网红能力应该是通过网络授课的能力,老师应该注重自身表达、授课工具掌握以及电子课件的提升,同时应该注重同学的参与。三者既对教师的培育工作有独到的见解,也对对方的观点相互表示肯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有能够在诸多领域实现近乎垄断的地位,教育学一方面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得以不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对内部结构做出重新整改。尤其是前不久经历的一场疫情,更是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学之间的联系。张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和人的结合才是提升基础教育的关键。线上教学应注重师生互动,这也是技术需要增加的一方面。贺德富教授指出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技术,适应时代变化,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周蓓教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合理运用现有信息技术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能力,技术本身的进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能力(大数据分析、情绪识别、人脸识别等)。

参会者也就教师的“网红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对于这个新型用语,各自的看法没有因为和而不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田甜就自身在上半年疫情时进行了线上授课的经验提出,比较认可“网红能力”这个提法,因为它其实在技术和应用上都有可取之处,必须要学习很多新颖的东西、调整一些授课内容才能满足学生要求,因此她认为网红能力还是需要去普及、学习的。与此同时贺德富教授觉得不认为网红是贬义词,也认同网红能力的提法,同时得注意不需要刻意普及该能力。因为网红需要团队支持,难度确实很大。

2

思辨环节

Q:后疫情时代对基础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能否成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达到和普通话,板书同等重要的地位?

A:张炜:我觉得后疫情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完全可以达到和普通话、板书一样的地位。
贺德富:我赞同张炜教授的观点。学生的三个素养是我们培养的核心,学生的信息素养受到老师潜移默化影响。


Q: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但是大学具有AI的学科基础,而中小学阶段则缺乏相应的基础支持,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教育中开展AI教育是否有相应的调研基础,通过数据来支持教什么的首要问题?

A:贺德富:这肯定是不同的,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我觉得中小学的智能教育主要是培养意识、思维以及体验为主。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基础调研,我本人也有所参与。我的想法是,小学:纯科普,或者图形化编程;初中:知识普及;高中:算法学习。

Q:信息素养或者PPT的过多使用是否会造成教学效果下降?

A:贺德富:信息素养也需要分级,应结合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改进;我的体会是:PPT和板书在不同课程上教学效果不同,同时,信息素养也不全是PPT。
张炜:据我观察,在中小学中,板书也没有被完全抛弃。我认为使用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角色。

Q:疫情期间采用的纯线上教学模式,为今后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极佳的参考。线上与线下如何结合?结合的形式是什么?

A:贺德富:线上线下教学应该都会存在,我的理想情况是通过课前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之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课后可能也会有自动批改作业等方法。我认为会出现更多智能、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Q:以后会不会有线上线下共存的方式?或者说这种方式是什么?

A:张炜:教和学之后关系会更加紧密,我们最近也在研究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如何有效学习。因此学可能是最终落脚点,而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Q:这是否更取决于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校的信息化程度?有些学校已经普及了ipad这样的终端,这显然不是所有学校都可以达到的?那么这个要求的限度在哪里?

A:贺德富:每个学校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基本的信息素养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需要的

Q: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但是大学具有AI的学科基础,而中小学阶段则缺乏相应的基础支持,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教育中开展AI教育是否有相应的调研基础,通过数据来支持教什么的首要问题?

A:贺德富:这肯定是不同的,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我觉得中小学的智能教育主要是培养意识、思维以及体验为主。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基础调研,我本人也有所参与。我的想法是,小学:纯科普,或者图形化编程;初中:知识普及;高中:算法学习。

Q: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但是大学具有AI的学科基础,而中小学阶段则缺乏相应的基础支持,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教育中开展AI教育是否有相应的调研基础,通过数据来支持教什么的首要问题?

A:周蓓:我觉得需要结合现状考虑,我觉得很多中小学都不具备该能力,而很多社会教育机构都早已开展相应活动。

Q:对与AI动手能力培养课程的师资,引入社会教育机构力量,有一个问题:毕竟社会机构还是以盈利为主,那么引入机构的话,贫困地区孩子可能得不到培训,这样是否会造成教育新的不均衡?

A:周蓓:教育资源不平衡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是会不会出现新的。我认为通过互联网普及可以降低资源不平衡。

Q: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李琳向嘉宾提出问题,机器人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智能,会不会取代教师的工作?

A:贺德富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指出一直都存在这一讨论,但是多数人都认为在现阶段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是教师也需要适应时代,跟随时代进步。

3

论点总结

经过本次思辨,主要观点认为目前在人工智能的普及发展以及后疫情时代到来的双重背景下,教育教师的思路也应向新时代看齐,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尝试。慢慢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得教育教师的工作更加趋近于完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教育教师的事业定当前途似海!


热门动态
2017-10-20
2017年10月17日下2点至4点半,由CCF YOCSEF武汉分论坛与哈...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