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2022中国工业计算机大会暨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丨CCF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
时间步入2022,人工智能技术仍是引领国际科技发展的十大技术之一,而且迅速深入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芯片制造、工业制造、系统软件、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不断融合,在工业、国防和军工等关键应用领域,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它不仅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甚至加速了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这种趋势下,人工智能工程化是下一阶段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而其基于领域背景的具体工程化是推动人工智能进一步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
聚焦人工智能工程化,为鼓励技术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展示和交流工业计算机领域最先进的思想、方法、技术和成果,推动我国工业计算机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促进相关企业的交流和合作,CCF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拟于 2022年 11 月在重庆举办“CCF 2022中国工业计算机大会”,会议主题拟为“智能制造引领未来智能工厂”。
本次大会将出版论文集,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稿件,录取论文将收入大会论文集。同时大会还将评选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优秀论文将推荐到《测控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自动化博览》等杂志发表。欢迎业界广大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工程应用人员和产业化领域人员踊跃投稿。
征文范围
会议研讨交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智能制造、智能控制
2) 芯片技术及系统软件技术
3) 智能机器人及应用
4)计算机控制技术、物理信息系统 CPS
5) 工业计算机生态
6) 5G 通信技术
7) 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8) 自动驾驶技术,模式识别技术
9) 工业网络接入及工业传感器技术
10) 工业计算机系统与网络通信技术
11) 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及数据驱动技术
12) 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包括数据测量和采集、工业控制、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PLC)、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现场工业总线(FCS)、数控系统(CNC)、 软件与仿真等。
征文要求和说明
1) 根据征文范围,自拟论文题目,进行论文的撰写。
2) 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引证规范,文字简练,图表规范;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原创性,未公开发表,且未被其他会议论文集收录。
3) 优秀论文将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4) 论文投稿模版见附件。
5) 投稿邮箱:controltech2014@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2022工控大会征文+第一作者名字”),文稿以附件形式发送。
6) 来稿不得涉及国家机密,来稿前必须完成所在单位、公司的保密及其它各项审查。
7) 收稿截止日期:请于2022年10月3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
其他事项
1) 会议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另行通知。
2) 所提交论文经专家评审录用后入选会议论文集,部分作者将受邀参加学术大会报告交流。
3) 征文联系人及电话
CCF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
秘书处 联系人:王飞
电话:(010)68378372
中国计算机学会
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
2022 年 9月
CCF 2022中国工业计算机大会暨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投稿模板
题目(黑体小二居中单倍行距段前0.5行后0行,非汉字新罗马加粗)
XXX1,XXX2,XXX1, 2(标点汉字黑体小四单倍行距段前0.5行后0行,非汉字新罗马)
1. XXX研究所,所在省份 城市 邮编(标点汉字宋体小五单倍行距段前0.5后0行,非汉字新罗马)
2. XXX大学 XX系,所在省份 城市 邮编(段前后0行)
(作者单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格式同作者单位)(段前后0行)
摘 要:“摘要:”为黑体小五,“摘”与“要”之间空2格。摘要正文汉字与标点均采用宋体小五,英文数字等采用TimeNewRome小五。1.15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0行。摘要不少于200字,具体的内容要求见第3节。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格式同摘要,关键词不少于4个,不多于8个)
中图分类号:(请参考http://ztflh.xhma.com/default.htm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可不填)
(空一行,格式同摘要)
Title Title(同中文题目)
ZHANG San1, XX Xxxx2, XXXX Xx1, 2
1. XXX,XXXX XX XX(新罗马小五单倍行距段前0.5后0行)
2. XXX,XXXX XX XX(段前后0行)
(作者单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格式同作者单位)(段前后0行)
Abstract: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imeNewRome小五,英文半角标点,1.15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0行)
Keywords: Xxxxx; Xxxxx; Xxxx; Xxxxx (关键词首字母大写,格式同Abstract)
(空一行,格式同摘要)
1 引言
节标题,采用小四宋体(英文字符新罗马)加粗,节号与标题之间空2格。
正文内容采用中文宋体、非中文新罗马、中文全角标点,5号字,16磅固定行距,段前后0行。
篇首不编排符号表,符号请在正文中首次出现时说明。
第一节固定为引言。
引言应说明课题的背景,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1-2]。内容不应与摘要和结论雷同。最好不出现图表[3]。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等不适之词;同时也注意不要使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之类的语言[4-6]。
2 题目、作者和单位
应简洁、准确,能恰如其分地概括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避免使用希腊字母和上下标。英文题名中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小写(5个字母以上的虚词首字母大写)[2,6-7]。
作者一般不超过5人,署名及署名排序应协商一致。姓名的英译采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
单位应为论文首次投稿时的作者所在单位,单位的著录一般应到系一级,单位应著录全称,单位名称的英译应统一正确[3,5]。
3 摘要和关键词
3.1 中文摘要(中间两个空格)
应完整,概括出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简洁,排除常识内容,避免重复题目;独立,不得引用文中参考文献号、图号和公式号;具体,尽量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该项工作取得的进展或成效,例如某项性能指标提高了百分之多少,避免“效果很好”这类的含糊其辞;便于收录,摘要、题目中避免包含公式、上下标等。用第3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3.2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一般应和中文摘要对应,如果英文摘要比中文摘要更详细的,应另提供一份英文摘要的中文副本,以便于本刊英文编辑检查英文。首次出现英文缩写时应注意写明全称。
4 正文
4.1 量、单位和公式
公式及其编号请使用Mathtype编辑。公式中字体的定义尺寸为10磅,上标/下标68%,次下标上标42%,符号150%,次符号100%(设置方法:Mathtype-尺寸-定义)。长公式如需转行,应在记号﹦,+,-等之前断开。
式中:有关记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sin-1应为arcsin, ctg应为cot, tg应为tan,不要使用非国家法定单位,变量应使用单个字母表示或带下标的单字母(否则由多个字母表示单个变量,易被误解为多个变量相乘)。
矩阵、向量请用粗斜体表示,变量用白斜体表示;下标字母若为说明性的(如英文缩写)则用白正体表示,若为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符号则用白斜体表示(设置方法:Mathtype-样式-定义-高级)。所有文中出现的符号请另附文档说明其是变量、向量等,并说明各变量上下标的含义,以便编辑确定它们应采用的排版字体。
不编排单独的符号表,对于公式中的变量含义需要说明的,请在公式前后的段落中,采用“式中:A为某某;B为某某;……”的方式加以说明。
文中公式尽量以单独公式出现,单独公式居中,编号靠右对齐,公式及编号均使用英文字符。例如公式。
4.2 图表
图、表同时编排中英文图题、表题(子图只需给出英文图题);图表一般不超过7 cm宽,必要时可使用双栏图表,不超过14 cm宽。
4.2.1 图(两个空格)
对于函数曲线图,注意横纵坐标的变量名(使用国标变量符号)、单位、刻度值是否完整。变量名要在正文中交待,不同线型或图符应有说明;坐标轴上的刻度线朝内;从软件中输出图形格式直接插入文档中,避免用会降低图像精度的拷屏办法。
图题在图后小五宋体居中
(a) Canisters 1 and 3
(b) Canisters 2 and 4
图 1 图的题目
Fig. 1 Title in English
4.2.2 表
请使用三线表。打开Word“视图”中“工具栏”中的“表格和边框”,可对表格的边框等格式进行编辑,三线表的一般格式见表1。
表题在表顶部小五宋体加黑居中。
表 1 表的题目
Table 1 Title in English
A | B | C | D | E |
1 | 100.0 | 200.0 | 300.0 | 400.0 |
2 | 100.0 | 200.0 | 300.0 | 400.0 |
3 | 100.0 | 200.0 | 300.0 | 400.0 |
4 | 100.0 | 200.0 | 300.0 | 400.0 |
附注:XXX。(字号小五,其他与正文内容一样)
1) 图表其他(两个空格)
图表内文字尽量统一为6号字,单位采用“x/单位”或“x/(单位)”的形式。制图时尽量采用不同线型的曲线区分;数字和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有需要可加附注在图表后。
(1)其他
全文只有三级表题,如有需要可加入第四级“1)”、第五级“(1)”和第六级“①”,标题全部左对齐。
正文中的编号(非标题)则优先采用“1)”,若编号不独立成段则优先采用“(1)”。例如:(1)例子1;(2)例子2……
5 结论
结论为正文最后一节。
分点总结,只写结论,其他背景、方法都不必赘述。
1) 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结论1。
2) 结论2结论2结论2结论2结论2结论2结论2结论2结论2结论2。
6 参考文献
6.1 总原则
引用文献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对于文献有多个作者的,只著录前3位作者,从第4位开始用“等”(英译文中用“et al.”)代替。
若同一处引用多个参考文献,则采用诸如[2-5]的引用方式。
参考文献中的标点均为“西文半角+空格”,小五号字。
6.2 著录格式
1) 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其他责任者.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注:初版书不标注版本,其他责任者、页码是可选项。其他责任者包括译者,著录为:某某某, 译.
2) 期刊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J]. 刊名, 年, 卷(期): 页码.
3)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 单位(具体到学院), 年.
4)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5) 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C] ∥ 论文集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6) 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编号,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7) 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 标准起草者.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注:对于国际GB等,标准起草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可省略。
8) 专利:[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P]. 公告日期.
9)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OL].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参考文献
[1] 赵凯华, 罗蔚茵. 新概念物理教程: 力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117-121.
[2] Brien J 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M]. 7th ed. Burr Ridge: Irwin, 1994: 205-221.
[3] 李炳穆. 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协素质与形象[J]. 图书情报工作, 2000(2): 5-8.
[4] Hewitt J A.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 Library Resource Services, 1984, 28(3): 205-218.
[5] 张志祥. 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1998.
[6] Calm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 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 1965.
[7] 中国力学学会. 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0.
[8] ROSENTHALL E 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
[9]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 ∥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468-471.
[10] Four E. 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 elasticity[C] ∥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 August 23-25, 197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New York: ASME, c1971: 17-38.
[11] Wlker G, Allen D. X-35B STOVL flight control law design and flight qualities[R]. AIAA-2002-6018, Williamsburg, Virginia, AIAA: 2002.
[12] 中国民用航空局. CCAR -25-R4 运类飞机适肮标准[S].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01.
[13] U. S. Air Force. MIL-STD-1797A.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terface Standard Flying Qualities of Piloted Aircraft[S]. U. S. Air Force: 1997.
[14] 刘加林. 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 中国, 92214985.2[P]. 1993-04-14.
[15] Kosekia, Momese H,Kawahito M,et al.Compiler:U. S., 828402[P]. 2002-05- 25.
[16] Gartner, Inc.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atellite phones[EB/OL].2005[2008].http://iridium.mediaroom.com/file.php/174/Gartner_what_you_need_to_know_about__13231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