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成长故事之——陆游游

阅读量:3238
2018-05-13

在过去的三年里,承蒙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资助,本人对于科研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年前,我刚博士毕业,对于科研的理解还停留在项目与论文的纠结中;三年之后,我坚定留在学术界的信心,对科研、对学术有了新的理解。在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自己在科研上的想法正在被工业界所接收和采纳。这一件事告诉了我什么是能让自己产生满足感的工作。

我在读博期间,主要围绕着“面向非易失存储器构建新型存储系统”开展研究,针对闪存提出了需要重构闪存存储系统的结构、重新设计闪存存储系统。我也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业界定制了SATA接口的裸闪存设备(很可能是世界上首款裸闪存SSD,后来也被叫做Open-Channel SSD)、PCIe接口的裸闪存设备(很可能是学术界首款裸闪存SSD)。这方面的论文也于2013年、2014年分别在本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FAST上发表。随后,多次报告中,听到较多的是“这是FAST历史上国内独立发表的第二篇和第三篇论文”的赞美,却少有人试图和我深入探讨论文内容,有点失落的感觉。

在过去的这三年里,在实验室的帮助下,我一直尝试在业界一点点去推动这些想法的实际应用。2015年,中兴通讯试图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元数据服务器采用SSD以加速元数据的访问,然而发现SSD的加速效果并不明显。这一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也有发现,因而推荐采用重构闪存结构的方案。但是,由于裸闪存SSD在市场上难以购买,因而最终采用了折中的方案,在数据布局与组织上基于闪存进行了优化。最终效果明显,在性能和设备寿命了均有明显的提升。这一次尽管只是部分地应用了本人的科研成果,但是给我较大的鼓舞。

2017年上半年,阿里巴巴两次邀请我,分别在北京和杭州去交流我们的科研成果。下半年,我获得了阿里巴巴全球创新研究计划的资助,研究如何在云计算中高效利用Open-Channel SSD。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个公开在公有云计算中采用Open-Channel SSD的案例。这距离我们完成Open-Channel SSD的研究的验证已经过去了5年之久,但是能看到所提出的想法在业界被采纳让我比较满足。其后,华为和慧荣科技也希望能在手机存储和Open-Channel SSD生态方面进行合作。

除了在业界具体的产品中应用,国际学术界和业界也一直关注这项工作的进展。2017年11月,丹麦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博士生Ivan Picoli申请联合培养,在Open-Channel SSD上开展进一步联合研究。Ivan所在的研究组在该方面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并将Open-Channel SSD的驱动推入了Linux内核。Ivan是本人第一次联合指导外国的博士生,这在清华也是少见的国际联培生。同时,韩国的三星公司对这项研究也十分关注,在2014年、2017年分别派出两名访问学者开展联合研究。

对于一个教研系列的大学老师而言,我想最令自己满意的事情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教学方面能否培养优秀的人才,科研方面是否做出了有价值的研究。在青托工程支持的这三年里,我的科研成果得到关注和认可,尤其在业界逐渐被采纳,更坚定了做有价值的研究的信心。


陆游游,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主要专业方向计算机体系结构,CCF会员。入选2015-2017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