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长沙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长沙成功举办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是否寒冬将至?”观点论坛
2022-12-30 阅读量:210 小字

2022年12月17日下午,CCF YOCSEF长沙“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是否寒冬将至”观点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疫情三年刺激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大家不断思考探索该如何优化线上教学,提升其效果。自疫情爆发起,仅CCF YOCSEF为此展开的讨论都不下6次。经过三年实践与发展,各种相关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三年过去,线上教学的效果到底行不行?未来何去何从?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邀请了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主任宋海波、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挺、中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金一粟、湖南大学电气院教授何赟泽、湖南师范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陈知新、超星集团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姜波等作为来自教育界、学术界和企业的专家围绕以下议题展开深入思辨:(1)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对线上教学的效果是否有本质提升,亦或只是非必须的辅助手段?无论技术怎么发展,线上教学是否总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2) 不同的教学环节、课程类型、学科领域、教学对象,线上教学的效果能否在其中某些情况比拟甚至超越线下?(3) 面向未来,线上教学的发展应该以什么作为根本初心?

本次活动由YOCSEF长沙副主席、湖南大学信科院教授、信息化办副主任陈果和YOCSEF长沙学术委员会2021-2022年度主席、湖南大学信科院副教授杨超担任联合论坛执行主席。中南大学唐枫枭担任线上微论坛主席。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采用线上模式。除特邀嘉宾外,YOCSEF济南主席刘济锋、湘潭大学欧阳建权、长沙师范学院秦青、长沙学院曾一夫、湖南大学尹绍锋、国防科技大学赵宝康以及YOCSEF长沙的现任委员邝祝芳、纪军刚、付绍静、陈荣茂、姜文君、张嘉莲、周寰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总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与会嘉宾合影

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主题

论坛主题

本次论坛分为引导发言和思辨讨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引导发言。

第一位引导嘉宾是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主任宋海波,他分享了题为《疫情催生教育信息化进入2.5G时代》的精彩报告。报告中宋主任总结了教育信息化的1.0、2.0、3.0时代的主要特征和特点:1.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我要干”,2.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要我干”,教育信息化3.0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不要干”。并强调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教育信息化将迈入介于2.0和3.0之中的“2.5G时代”。他认为,无论技术怎样发展,都不能取代老师、学生、家长之间面对面的教育与交流。在报告的最后,他提出了几点我们即将迈入的“2.5G时代”需要拥有的特征 

a) 基础设施包括应用平台尽量“云化”:尽可能花钱买服务

b) 基础数据加速整合与打通:使教育大数据真正在线流动起来

c) 微应用、微服务、微课程蓬勃生长:大平台用户端将被小微服务取代

d) 全媒体信息流的融合建设:传统IT结构需要汇聚更多复合型人才。

e) 场景构造和实现能力将成为拉开信息化水平差距的指标。

s

宋海波主任做引导发言《疫情催生教育信息化进入2.5G时代》

第二位引导嘉宾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挺,他以《线上线下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王教授首先结合自己负责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编译原理》,阐述了关于线上教学的认识和思考,他认为在线学习本质上是互联网向学习的延伸,在线学习可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可及性,在线学习可以促进线下教学,有助于提高线下教学的“短板”和底线。同时,他也指出了线上教学面临的很多难题:如何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如何保证课外的学习进度的质量和条件?线上教学的特殊困难:学习疲惫感难以避免、课堂参与度不易保证等等。最后王挺教授认为在线教育不会取代校园学习,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线上教学只能“小步快跑”,不断探索。

w

王挺教授做引导发言《线上线下教学实践与思考》

第三位引导嘉宾是中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金一粟,演讲主题为《线上教学催生教师数智胜任力的建设》。她通过线上教学回头看、线上教学两面看、线上教学向前看的时间顺序阐述自己对于线上教学催生教师数智胜任力的见解。通过“回头看”,回顾疫情初期进行全面线上教学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两面看”,总结当前线上线下融合形式的教学模式,引出线上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线上教学把传统教学弊端被放大,激发教师思考并改变;最后通过“向前看”,金主任提出未来的线上教学中,她提出教师需要的是“战衣”:教学数智化、AI教与学行为分析、教学融技术、教学生态的变化等等。在演讲的最后,金主任提出了一些对未来教学模式的设想:

a) 互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机器人+语义智能分析

b) 心肺复苏训练:SimMan+VR+AI

c) 居家体育锻炼:虚拟运动教练+人机联动+AI分析

j

金一粟主任做引导发言《线上教学催生教师数智胜任力的建设》

随后,论坛进入第二阶段——激烈的思辨讨论阶段。在该阶段,超星集团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姜波、湖南大学电气院教授何赟泽、湖南师范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陈知新作为思辨嘉宾,分别带领一个思辨点的讨论。各位参会嘉宾及专家针对3个思辨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思辨讨论。思辨点的设计思想及各议题的观点梳理如下:

思辨1: 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对线上教学的效果是否有本质提升,亦或只是非必须的辅助手段?无论技术怎么发展,线上教学是否总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

嘉宾观点:思辨一由超星集团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姜波带来思辨引导。她认为,线上教学模式在疫情之前就已出现,线上教学和疫情这三年联系特别紧密。疫情爆发后线上教学用户量也成倍增长,所以通过这次疫情暴露了在线教学的几个问题:首先是硬件问题,其次是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最后是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素养需要提高的问题。与此同时,三年的线上教学也带来了几个好处:第一是线上教学将教学工作变得更加便携、高效、精准,第二是线上教学丰富了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的素材和展现的形式,第三是线上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养。姜波女士认为,包括超星在内的从事线上教学相关的企业都在积极配合省教育厅的政策,同时企业也在着重开发一体化教学系统,进行架构和资源的整合,做到无感知的信息化教学,企业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数据以供分析和研究,超星对未来也有更加长远的规划。

观点碰撞:现场嘉宾普遍认为:目前线上教学相关的技术和手段还无法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本质核心,仍然是一个辅助手段。目前这种现状,大家比较集中地认为线上教学还不能很好的传递教学双方肢体语言、感官感受、情感表达等,从而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老师也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节奏,这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过于表层而无法深入,效果难以提升;也有老师认为线上教学现在很多数据并不真实,譬如学生挂机混学时、复制作业等等;而现在在线学习平台主要基于会议、直播平台,导致上课变成直播质量严重下降,网络带宽延时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不同的平台、应用间教学、评测数据不能打通也被不少嘉宾诟病。同样,也有嘉宾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现在这种状态更多的是因为教学双方,尤其是教师方更多的是基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培养成长起来的,目前的教学思路、手段并不适应线上教学的特点,线上教学的组织应该更加精简、增加互动来避免倦怠感,至于所谓的学习氛围等问题,对于数字化原生的新生代,他们可能有对学习氛围有完全不同的定义,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语音图像,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学环境信息被传递,也就能克服目前线上交互不够丰富的问题。还有嘉宾认为在线教学使知识碎片化,这是和学校知识整体化、体系化背道而驰的,这也是导致线上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因素。线上教学的相关技术目前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明显的不足,但是这种不足到底是技术本身还是使用技术的人所致,尤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不足是不是很快会被解决,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思辨2: 不同的教学环节、课程类型、学科领域、教学对象,线上教学的效果能否在其中某些情况比拟甚至超越线下?

嘉宾观点:思辨二由来自湖南大学电气院的教授何赟泽带来思辨引导。他首先指出,我们要分清线上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区别,例如线下教学采取信息化工具,若将其视作线上教学,则其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的线下教学手段。他认为,对于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有很多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非常便利、逼真、健全。同时,何教授以自己家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线上教学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亲身体会,他认为借助优秀线上教学的平台和技术,小朋友的课程变得非常丰富、教师声情并茂,效果远远超过线下教学。何老师最后总结道:目前线上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也与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专注度挂钩,同时相关从业者们也需要解决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观点碰撞:线上教学是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线下教育,这个问题看起来虽然不是太乐观,但也让人看到一些曙光。导致教学效果不如线下的问题,首先不能解决学生是否在认真学,有的嘉宾认为K12的比较好,大学生阶段不好,因为大学生可能会利用网课时间干别的;而有的嘉宾认为恰恰相反,大学阶段比K12更好,因为K12上网课经常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互动;有嘉宾综合分析认为这不是K12或者大学阶段的问题,而是学生自身自制力、专注力的问题,这和是否线上没有关系,有老师实践中就发现在职学习者在线学习就非常认真,学习主动性是决定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嘉宾大多数认为理论课教学,已经取得实践证明线上达到甚至超越了线下教学,通过SPOC使同学们提前熟悉,集中教学阶段能够更加聚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践课方面,如果是计算机软件这方面的,还是可以的,但是涉及硬件、医学临床等这些方面,如果不到现场的话就很难学好,这方面线上是难以比拟线下的。同样的,嘉宾认为,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导致线上效果差异化的关键,譬如是不是针对15分钟关注度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是不是有相关的线上配套氛围培养,如图钉墙、小画桌等来改善线上教学效果,这些都做到了,线上教学是可以比拟甚至超越线下的。有嘉宾提出教学过程是不是可以精细化,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供对应的教学模式,从而扬长避短。学生嘉宾认为线上教学给了自己更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可以课后反复对难点疑点进行观摩,非常好。大家谈到了很多线上教学优秀的实践,看起来似乎线上教学开始超越线下,而实际情况是疫情使大家被迫转移到线上,形式稍微缓和大家又迫不及待的进入线下模式,那么最好的教学效果最终是线下吗,如果最好的教学发生在线上了,大学会不会消失?

思辨3: 面向未来,线上教学的发展应该以什么作为根本初心?

嘉宾观点 思辨三由来自湖南师范大学信息中心的副主任陈知新带来思辨引导。陈知新副主任首先总结了前面两个思辨话题,他明确,线上教学的上一级是教育,他阐明了教育和知识的概念与它们的相互联系。他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两点:促进社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教育的目标是凝聚共识、培养有用的人。他认为线上教育是未来可能会实现的思想植入、直接灌输知识等的“教育”手段的基础版本。从长远的眼光看,线上教育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高效和公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提高教育资源的覆盖率。他认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也需要相应的更新迭代,令线上教学的效果比拟甚至赶超线下教学。要解决这些问题,陈知新副主任认为需要计算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合作,积极创建跨界交流。陈知新副主任也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加强。

观点碰撞:从政府层面看,更多的考虑教学资源的覆盖度,能够确保广大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在线教学的初心是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从教师角度看,在线教学是为了更有效率的进行知识的传输,所以是解决效率的问题。通过线上教育将教学资源辐射到更加广大的时空,解决教学资源均衡、为不在校的人员提供终身学习,对解决教育公平性,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价值。站在效率的角度,有嘉宾认为线上教学可能会发展成为直接的知识快速灌输,不再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但是有嘉宾表示了明确的反对,她认为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输过程,根据对人认知的研究,人获获取知识是在不断的与外界互动习得,并由大脑逐步自我构建起来的,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譬如密涅瓦大学基于项目形式组织教学,不再有直接知识的传输,学生在在项目中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同时,还有嘉宾认为线上教学要进行一个界定,就是这个行为是发生在校园内、还是社会上,在校园内,那么线上教学是解决一个教学组织,那么线上教学初心是一个能力问题。线上教学初心,其最初提出可能确实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人、在更长的时间窗口可以获取优质教学资源,但是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每一方对其诉求发生了转变,认为其初心是效率或是能力。不管是哪种,回到教学的原点,为国家培养人才,应该是永远的初心。

最后,YOCSEF长沙分论坛主席邝祝芳和执行主席陈果向所有嘉宾和参会者表示感谢,欢迎大家继续参与YOCSEF长沙后续其他活动,论坛圆满结束。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