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也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在多个领域、众多行业和区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依托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积累,结合省内特有的工业、农业、林业、矿业等优势行业特色,打通特色人工智能产学研用之路将有效助力龙江发展。2021年1月30日下午两点,CCF YOCSEF 哈尔滨成功举办了以“农林矿医工旅,黑龙江如何打通特色人工智能产学研用之路?”为主题的技术论坛。本次论坛聚焦于发掘黑龙江新型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发展道路,探索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产学研用新型合作模式,实现龙江人才汇聚和行业的蓬勃发展。
腾讯会议线上人数近百人
本次论坛由YOCSEF哈尔滨AC李洋和张伟男主持,由三位特邀嘉宾进行引导发言: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拓盟科技董事长邱兆文,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公司总工程师慎镛乐以及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哈尔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刘劼。
邱兆文教授发言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临床的转化应用:以哈医大应用为例》,围绕哈医大、牡丹江医学院等龙江本地医院现有临床实践中2D医学影像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展开报告,对当前的临床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诊断图像处理软件及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邱教授立足产学结合,从医工结合角度出发,对AI技术在心脏领域建模、胸外科肺小结节的精确穿刺和切除、COVID-19的自动分割量化、乳腺癌快速全自动识别和分割,以及髋发育不良辅助诊断的实际场景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分享和展望。
邱兆文教授报告
接着,慎镛乐总工程师进行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社会服务于治理中应用》的发言,介绍了科大讯飞AI产品在防疫、线上教学、网络视频会议、医疗影像辅助读片、物流方面的应用成果。最后,慎镛乐总工程师站在产业界立场,立足当地需求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政法(电信诈骗预警、辅助自动定罪量刑)、电力(工业听诊器、声学照相机)、养殖(智能巡检轨道机器人)等场景的应用进行举例,并展望了人工智能依托哈工大等高校在龙江的落地前景。
慎镛乐总工程师报告
最后,刘劼院长进行了题为《省校共建,振兴龙江》的报告,刘劼院长对哈工大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学院领导团队及人才队伍、总体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介绍。刘院长提出了龙江“一体两翼、多点落地”的新型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发展道路,探索产学研用新型合作模式,实现人才汇聚和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哈工大人工智能学院为代表的高校、研究机构联合企业为黑龙江的农业(数字农场、自主农机)、工业(工业互联网、工业检测)、供热(智能仪表、智能控制)、装备(贴片机、通用机械臂)及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行业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刘劼院长报告
在问答和思辨环节,执行主席张伟男和CCF YOCSEF哈尔滨主席韩琦分别提出了“人工智能建设在黑龙江落地所遇到的困难?”和“黑龙江地区有没有可能出现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两个问题。三位专家就这两个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能为产业赋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人员、行业惯性、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东北工业基础雄厚,但是数字化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原始工业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和需求间面临不匹配的现状。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强联系,找到适合龙江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
三位引导发言嘉宾紧紧围绕论坛主题,就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转化落地情况进一步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观点,对人工智能在当地农业、工业、医学、政法、服务、养殖等各领域的实际应用,以及黑龙江现有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说明,对黑龙江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探索适合龙江特色的人工智能产学研用之路给予了观点和建议。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龙江各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一些阻碍和困难,三位嘉宾希望政府、高校和企业间加大产业、技术、人才间的深入交流和融合,以推进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的智慧、智能化应用。
本次论坛同时邀请了东北林业大学景维鹏、哈尔滨工业大学杨大易、吉林大学叶育鑫、大连海事大学王新年、南京理工大学肖亮和辽宁大学潘宏作为特邀嘉宾。侧重以下三个思辨议题和其他参会者展开讨论:1、传统产业(农林矿)是否亟需人工智能助力发展?2、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在龙江是否同步发展?产、学、研、用哪个是短板?3、黑龙江特色的人工智能典型成功案例有哪些?能否顺利迁移到其他领域?
特邀嘉宾
景维鹏提出现有AI技术的落地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数据问题,即现在单一模型的泛化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撑多场景下的泛化应用。尤其是在林业领域,人工智能所训练的数据难以复制当地的环境因素。
杨大易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比较困难,落地之前需要考虑。行业模式,盈利模式推进困难,重点在于人才问题,信息化产业和传统产业所需要的交叉人才少,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支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内的问题。
叶育鑫指出,当前很多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人去接受、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培育出一批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的交叉人才,以填充相关领域人才的缺口。
王新年针对现有校企产学研用落地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四有”观点。即“有货、有心,有果,有界”。有货即是有技术积累;有心是要积极同企业合作,要有恒心,做好持续攻关的准备;有果即是分阶段的获取成果,各个阶段的成果可以转化,给企业界以信心;有界是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和企业合作需要以平和心态面对收益问题。
潘虹表示,黑龙江在互联网时代错失了很多机会,而现阶段,5G和人工智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黑龙江有着很大的机遇,能够后发赶超。黑龙江工业基础强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也是ICT发展的机会,需要政府同企业进行数字化思维的转变,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学研用在龙江各方面顺利落地。
参会嘉宾对当前黑龙江在人工智能转化落地所面临的困难、机遇、所需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着重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同特定行业内业务、生产的高度融合,需要高校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连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
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在黑龙江发展之路需要各方协作,攻克各项困难。由政府牵头引领,加强对人工智能和产业深度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学术研究同产业一线进一步连接,打通人工智能从科学技术的创新到落地应用的完整闭环。面对新技术的革命,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紧跟世界前沿的技术发展,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矩阵”,形成交叉人才的全行业化培养模式。吸引更多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骨干人才、毕业生留在龙江、扎根龙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龙江的发展,AI技术同具体行业的深度融合所面临的问题也会逐一攻克,相信未来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传统工、农业大省,人工智能产学研用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取得更深更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