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武汉 > 新闻动态
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21-11-08 阅读量:1092 小字

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编号:CCF-YO-21-WH-3FV

    2021年11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武汉分论坛举办了线上观点论坛(论坛编号:CCF-YO-21-WH-3FV)。本次论坛以“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百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杭州睿数的专家和学者作为论坛嘉宾进行发言和思辨点讨论。本次论坛由YOCSEF武汉副主席胡书山,YOCSEF武汉AC肖奎共同担任执行主席;YOCSEF武汉副主席安波、YOCSEF武汉学术秘书顾巍共同担任线上执行主席;湖北大学为本次论坛提供了支持。

本期观点论坛,邀约高校及产业界的人工智能专家学者,针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主题讨论,在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分析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探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痛点与解决之道,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积极关注与实践。

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观点论坛

论坛的引导发言环节邀请了3位嘉宾,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曾碧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帅教授、百度公司赵斌博士。现任华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曾碧卿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题目为“顺应新时代新需求推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引导发言。曾碧卿教授从一流专业建设开篇,从国内、国外、建设思考、课程思政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与阐述,包括国外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路径、国内学生需要提高的思维能力、专业对口教师数量、教学能力、教学激发学生创造力、教师知识更新、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分类、建设课程及教材、校企合作牵引教育教学等,让我们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顺应新时代新需求推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

接下来,湖南师范大学刘帅教授为以“地方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思路”进行引导发言。刘帅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地方高校发展人工智能专业的思路:校企联合引入行业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本地化服务;主动靠拢优势学科建设新课、新教材、新教法。并从地、法、财、侣四个方面介绍如何建设人工智能专业。


地方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思路

随后,赵斌博士以“产教融合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为题目,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并以百度飞桨为例,阐述了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习题及答案等,助力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并在培养体系中引入跨专业的实践行业案例。


产教融合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在思辨环节,参与论坛的所有专家和老师就以下三个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1)人工智能专业的特色到底是什么?(2)各高校是否已做好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准备?(3)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思政该如何建设?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特色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辨,专家和老师们首先讨论了第1个子问题:人工智能专业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计科、软工等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有何差异?

华中科技大学田甜副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根据学校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是在学校学院特色基础上发展的。

武汉理工大学熊彪教授认为:在计算机大背景下,有些核心课程是相似的。人工智能专业需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和传统行业结合,提升学科应用价值。学科与应用结合,研究和动手能力结合。

湖南师范大学刘帅教授认为:与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智能科学与技术重理论,人工智能专业重应用。在核心课程上设置偏智能的课程,且更具学院专业特色开设课程。

在第2个子问题:人工智能专业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计科、软工等相近专业在核心课程体系上有何区别?

湖北工业大学靳华中副教授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实践人才培养。以产业问题为导向,项目驱动学做一体。通过企业合作,打通专业核心课程。

杭州睿数科技CEO吴仲毓表示:需要培养具有数据驱动思维能力,数据驱动工程能力的人才。通过实践倒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实践解决课程中的问题。

海军工程大学贲可荣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应与实践结合,融合专业特色展开学科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曾碧卿教授表示:本科课程的开设需要考虑充分考虑出口问题,除就业外还需要考虑学生深造的需求。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课程,可结合与实际结合较好的应用场景进行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不仅具有专业特点,还具有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就业出口会更广。

大连理工大学孙伟峰副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毕业生的出口问题还待观望。


思辨点1:人工智能专业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在“各高校是否已做好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准备?”这一问题上,刘帅认为: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建设专业,团队在专业建设中占有重要作用。

杭州睿数科技CEO吴仲毓表示:高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可通过与企业结合,平台支撑,以服务合作快速接入,迭代更新形成良性循环。

华中科技大学田甜副教授表示:电气专业同人工智能专业有一定的知识重合,根据学校特色来结合人工能专业的培养。

湖北大学曾诚教授认为:根据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可根据学校学院的特点来培养人才。人工智能还没有建设一级学科,没有完全对应的硕士专业,在研究生培养上还是进入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还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白云副研究员认为:人才培养还比较泛,如果能结合科研与实践会更加具体。结合其他专业,培养新型的人才。

王晓恒:研究生、本科、职业教育区别。博士,进行基础理论创新;硕士本科,是应用新技术;职业教育,流水线作业;分工不同。 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调研企业的岗位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

湖北工业大学靳华中副教授认为:AI是一种工具。AI需要和行业相结合。师资一般都具有基础的知识,但与应用相结合紧密的课程还有一定的难度。AI还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学科一定会成为一级学科。


思辨点2:各高校是否已做好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准备?

在最后一个论题“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思政该如何建设?”上,湖南师范大学刘帅教授认为:从思政角度出发,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类似。但人工智能技术中容易涉及一些相应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重视。

华南师范大学曾碧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思政具有迫切性,人工智能算法中设计许多伦理道德及法律问题,需从人才培养开始就融入相关的思政。人工智能思政具有利条件,从师资方面入手会有较好的效果。

金一教授表示:大数据治理及隐私保护,算法的偏见等,可以作为加入思政的切入点。

湖北大学曾诚教授: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人工智能领域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的优势;人工智能伦理同样也是很有必要的。

杭州睿数科技CEO吴仲毓: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人工智能人才缺少,在课程思政中融合与海外的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田甜副教授认为:课程思政在实际中融入课程中,融合程度不高,可加入伦理方面的思政。

湖北工业大学靳华中副教授认为:思政的切入点可以较多,通过比较发展速度,激发学生的情怀。也可以引入辩证法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课程思政可通过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


思辨点3: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思政该如何建设?


参会者云合影

    本次论坛历时三个小时,吸引了近200人参与,通过引导发言、论坛思辨,辨明了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探讨了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方法。通过本次技术论坛中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发言与讨论,将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专业发展,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对人工智能专业发展积极关注与实践。



热门动态
2017-10-20
2017年10月17日下2点至4点半,由CCF YOCSEF武汉分论坛与哈...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