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1”亿次计算机

阅读量:5462
系统管理员

“银河-1”亿次计算机。1978年邓小平亲自批准研制,1983年研制成功,生产安装3台。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亿次计算机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研制巨型机的国家,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

“银河-1“电子计算机系统由主机、海量存储器、维护诊断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电源系统、各种外部设备及系统软件构成。它是当时中国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它的向量运算速度为每秒一亿次以上,存储容量可达几百万字节,软件系统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它是石油和地质勘探、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项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制过程:1978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把研制“银河-1”巨型计算机的艰巨任务交给国防科技大学。在全国20多个科研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大力协作、密切配合下,国防科技大学的科技人员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克服了很多理论上、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困难,终于在1983年研制成功了这台超高速巨型电子计算机,并在长沙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

在该项科研工作进展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对其予以高度重视。1983年5月以来,国务院电子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组织了全国29个单位的95名计算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银河”计算机国家技术鉴定组,并分成7个小组对“银河-1”电子计算机进行全面的严格的技术鉴定。结果表明:26道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正确性考题,先后计算3遍,数据完全相同,结果正确,精度符合要求;在单道操作系统或者多道操作系统控制下,全系统和主机稳定可靠;硬件系统向量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一亿次以上;软件系统内容丰富,功能较强,使用方便,性能先进;图纸资料齐全。“银河“电子计算机在设计、生产、调试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和一些理论问题,有些是国内首次使用,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历史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巨型计算机。“银河-1”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它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中国跨入了世界研制巨型电子计算机国家的行列。

图片 1

图片 1

图片2

图片2


<<< 上一篇   DJS-131小型机
<<< 下一篇 无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