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产磁心存储器元件和配件(1970年代)
一、概述
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它的存储量,存储器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内燃机”。40年代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后,存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先后经历了机电继电器、真空管、阴极射线管、穿孔卡片、磁带、声延长线、水银延长线等存储器件和装置。
1949年,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研究室华裔研究员王安先生发明了“磁脉冲控制装置”并申请专利,次年发明了“磁线记忆圈”(磁心读写装置),并申请专利。他先后获得美国自由奖章、美国发明家勋章、进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被业界称为“磁心存储之父”。稍后,麻省理工学院的杰伊.W.福雷斯特博士在王安“磁心读写装置”的基础上构建了“矩阵磁心存储系统”,使磁心存储在计算机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60年代末,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出现,磁心存储器的重要性才开始下降。国内到80年代,磁心存储器仍然是计算机的主流存储器。
最早的磁心材料采用镍铁合金(称为“德尔塔迈克”),半导体技术问世后,磁心转用铁氧体材料制作。磁心体存储结构通常采用小板叠片式和大板平面式矩阵点阵位构成,配属读写、译码、驱动及控制电路。其读写方式通常采用“电流重合法”,叠加电流使磁心磁化翻转,分别处于“0”或“1”的状态。磁心存储器系统(控制选择系统)有多种类型,包括:3D4W(三度四线制,面选法)、3D3W(三度三线制,面选法)、2D3W(两度三线制,线选法)、2D2W(两度两线制,线选法)、2½D3W(两度半三线制,字选法)。
成电保存的磁心存储器(磁心板)及磁心(袋装与散装),均是当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在仿制441-B计算机、DJS-130计算机、DJS-183计算机和军用930保密通信计算机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材料包括:
1)磁心(散装和袋装),国营金川无线电器材厂,1977年,若干
2)磁心板(441-B计算机),成电
3)磁心板(DJS-130计算机),成电
4)磁心板(DJS-180计算机),成电
5)磁心板(930计算机),成电
6)磁心老化及测试温度计,成电
7)磁心存储器自编讲义,1970-1980,若干,成电
这批材料如实记载了成电计算机专业当年研发计算机的历史过程,以及当年专业教师和工人师傅在制作磁心存储器板和系统调试过程中的纪录。(现存《电子科技博物馆》)
二、物件保存情况
(实物保存于电子科大《电子科技博物馆》,捐赠人:计算机学院刘乃琦教授)
盒装磁心 磁心温度计
国营金川器材厂磁心产品 DJS-180机磁心板 DJS-180机磁心板
DJS-130机磁心板 441-B机磁心板 930机磁心板
磁心存储器讲义(1973、1980、1978)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