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计算机收藏之旅(6):PC时代(下)
PC时代(上)刊登于CCCF 2020年第6期p68~70。
狂欢与幻灭(1990—2011)
1.复苏(1990—1994) 1990年,中关村迎来了寒冬:国家取消PC进口许可证制度,开放国内PC市场,并大幅度降低关税。一时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一家家中国公司倒下,长城等公司元气大伤。
1992年,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国内资金又开始涌向中关村。到1993年底,中关村注册的公司已达3769家。
1990年,浪潮PC在占领中国25%的市场后,逐渐退出PC产业,专注于服务器,闯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长城曾经第一个推出286和386,1990年推出486,已经晚于联想,初露疲态。为力挽颓势,长城的摊子越铺越大,甚至傍上微软和IBM,但不耽误被联想超越。
1990年,联想系列微机通过了国家“火炬计划”验收;1992年率先提出“家用电脑”的概念,1+1家用电脑投入市场;1994年成立微机事业部;同年,联想第一次超越长城。
2.狂欢(1995—2001) 取消进口许可证对中国IT界固然是一个冲击,但也意味着没有了限制,同样是一个有巨大诱惑的“奶酪”。国内厂商蜂拥而动,包括大部分家电厂商如过江之鲫,一齐奔向PC市场:海信、长虹、康佳、海尔、TCL、国合、清华同方、紫光……1998年狂欢达到高潮。与此同时,国外厂商大举进军,鲸吞市场份额。国产大佬长城已是美人迟暮,2001年市场份额跌至5%以下。
1995年,在外有国际大牌、内有众多国内中小品牌的环境下,联想发动了凶悍的价格战,两年之中七次降价,老东家AST出局;1996年位居中国PC市场第一;2001年柳传志分拆联想,形成五大商业帝国。联想光鲜的背后是危机四伏:1994年起连续三年亏损;1996年香港联想巨亏;1995年柳倪之争开始,历时四年,两败俱伤,对PC主业却无大碍。
3.幻灭(2002—2011)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PC市场再次洗牌,众多的中小品牌被清洗出去,比如同创、柏安、沐泽、新蓝……
因内斗被称为最“乱”的北大方正,即将走向亏损之路。困局、危局下的长城奏响“长城变革四部曲”,但两次转型均告失败,沦落为变卖资产。
联想也在向多元化、国际化转型。2002年它将神州数码分拆上市;完成对IBM PC和笔记本业务的并购;2005到2011年,柳传志两次退休。
回顾中国PC市场从辉煌到幻灭的过程,成就和毁灭它的因素有多种,过度营销是一个方面。大潮过后,成功的只有PC一项,联想一家。
笔记本电脑
第一之争
争夺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的有Compaq Portable、IBM PC Convertible 5140、东芝T1100、东芝T1000和爱普生HX-20等,而大多数人认为,发布于1981年的“Osborne 1”为第一(见图2)。
之所以有争议,主要是在理解上有歧义,因为有膝上电脑、便携式电脑等不同的叫法。
四大家族
笔记本电脑品牌众多,从设计、制造、性能、工艺、销售量、影响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强的当推IBM、苹果、东芝和索尼。
1.IBM 笔记本电脑首推IBM,特别是“小黑”ThinkPad圈粉无数。IBM ThinkPad外表为稳健、保守的黑色, 定位为高档、专业、简洁。在一成不变的外表下,无论是性能还是人性化设计,IBM都积极创新,秉承酷冷的造型和优良的做工,配以独特的指点杆(小红点)和具有冲击力的LOGO,蜚声世界,领袖群伦。
1992年,世界上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ThinkPad 700C诞生了。之后,IBM的多款产品均获得第一:ThinkPad 550BJ,第一款内置打印机;ThinkPad 220,第一款A5尺寸……
1995年3月,IBM史上最具特色的笔记本ThinkPad 701C出世了,其键盘采用如蝴蝶展翅一样的伸缩性设计,2012年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最让笔记本收藏者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这款“蝴蝶机”。
以后又是一系列的第一:ThinkPad 760cd,Power Series 850……
在过去的岁月里,ThinkPad创造了许多辉煌和世界第一,获得各种大奖3500多项。
2.苹果 苹果早期的笔记本有Macintosh Portable M5120和Mac Portable,上市时间比IBM晚了不少。后来从PowerBook 100、PowerBook 520到G3,苹果已走出一条专属于自己的路。
苹果的第一代iBook十分出“彩”,橘红、蓝浆果等色彩的iBook笔记本相继上市,色彩丰富。它还是第一款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上网冲浪的笔记本。后来的Macintosh PowerBook G4等,也是好评如潮。
Apple的精髓不变,即坚持一以贯之的高贵、雅致和时尚,每一款笔记本都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3.东芝 1990年前,东芝在设计上一直力压IBM一头。它将轻、薄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刀片”“最漂亮的刀锋战士”的美誉。
早期的东芝T1100、J-3100GT、J3100ss001、T5200C,在世界笔记本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之后,东芝像生产世界第一的专业户一样生产了多款产品:首台TFT液晶显示屏,第一个搭载Intel 486 SX,第一款超轻便的掌上电脑……
东芝技术力量雄厚,质量、数量足以和IBM媲美,而且独具特色。
4.索尼 索尼出场较晚,但出手不俗,多种“黑科技”赚足了人的眼球。
1997年,Sony PCG-505震撼业界,它大胆地以紫色为主色调,外壳采用金属材料,但重量却只有1.35kg,是当年世界第一薄。
1998年的PCG-C1,是索尼第一代C1,当年的迷你机、世界第一宽屏。它第一次将摄像机与笔记本合二为一,配置68万像素、10倍光学变焦的蔡司专业镜头,人称“大炮筒”。
索尼VAIO推出的QR3系列、VAIO UX、SONY U8C等,都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索尼黑科技频出,乔布斯这样的偏执狂都称自己是“索粉”,它追求极致甚至偏执的精神值得称道。
新世纪后,除了四大家族和惠普、戴尔等,新增加了联想、神舟、华硕、宏碁等中国品牌。图3为其中4台经典机型。
中国的笔记本电脑
2002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全球PC市场第一次出现负增长,IT厂商迅速把重点转移到笔记本电脑上来。中国笔记本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响,国产品牌与外国品牌展开了正面较量。这一年还出现了一支奇兵——移动PC。5月,联想笔记本首次降到万元以下,众多厂商也纷纷推出万元以下的机型。2003年,神舟首台5999元笔记本发布,掀起“千元笔记本风暴”,被称为“价格屠夫”,笔记本的价格逐年跌落。
鏖战在笔记本市场的主要有三支人马:IBM、惠普等国际大牌,大战高端市场;华硕、宏碁等台湾厂商,奋战中端市场;一大批国内企业,血战低端市场。
2007年形势又是一变:华硕首次推出超级本,中国不少家电厂家插队进来,主打10英寸以下的上网本,不久即惨遭“收割”。图4展示了几款中国的笔记本电脑。
2009年,苹果iPad进入中国市场,平板大战开启。 ■
原文链接:我的计算机收藏之旅(6):PC时代(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