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历史 > 动态

传道授业六十载 耄耋犹怀育人心——吴文虎教授访谈

阅读量:216
韩文弢,王小川

吴文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音识别、语言理解、语音合成、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等。他于1955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前身)。他曾任CCF计算机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科学委员会主席,现任NOI科学委员会名誉主席。自1989年开始,吴文虎连续17年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每次竞赛成绩都名列世界前茅。从1996年开始,他组织和带领清华大学的参赛队伍参加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连续17年获得总决赛权,成绩优异。2013年,吴文虎获得CCF“杰出教育奖”。


“能文能武”的清华教授

1955年,新中国百废待兴。那一年,吴文虎怀着强国的梦想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三年后,为顺应国家发展尖端科技的需求,清华大学成立自动控制系。接着,吴文虎和其他280多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一起被抽调到自控系学习,成为自控系的第一批学生。

自控系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而且由于保密的需要,课程名称用代号替代,平时连一张纸、一本书都不能带出教室。课程都是全新开设的,也没有什么参考模式,连授课教师也是边学边教,摸索着前行。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但是吴文虎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充满力量。“我们那时候都是依靠一股信念,就是要学好本领、练好身体、服务人民、报效国家。”怀着这样的信念,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外,吴文虎和同学们还会抽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以保持强健的身体素质。

1958年,为备战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清华大学抽调30名学生组成“北京田径集训队”,吴文虎因为在体育方面一贯的优异表现被学校指定为田径队队长。“当时的集训经常要绕着操场跑20圈,有时还跑到香山,跑到颐和园。为了不耽误学业,我们平时就争分夺秒,一边锻炼一边学习。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充实!”吴文虎笑着回忆说。

体育锻炼在清华的传承由来已久。1957年,蒋南翔校长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时至今日,“无体育、不清华”的精神在校园中蔚然成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

吴文虎


作为第一批受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思想熏陶,从而树立健身强国志向的亲历者和践行者,吴文虎还谈起了马约翰1先生昔日的影响:“那时,马约翰先生是我们运动员的楷模,只要见他老人家在西大操场上一站,我们身上立刻涌起一股热流。即使在寒冬腊月,他也仅身着单衣单裤,热情地为我们讲授技术要领,鼓励我们拼搏向上,为祖国争光。可以说,这样的精神,激励了我们一生。”

体育锻炼让吴文虎受益匪浅,强健的体魄使得他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保持着旺盛充沛的精力。2011年,吴文虎被推荐为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手。当时他已年过古稀,在运动会上举起火炬的那一刻,他的心又再次沸腾起来,仿佛回到了昔日年轻时在操场上驰骋奔跑的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热爱体育,吴文虎还热爱文艺,可以说是“能文能武”。学生时期,他曾在舞蹈队学习罗马尼亚民间舞和德国宫廷舞,还代表学校参加过演出,接待来自苏联等国家的外国访华友人。

1990年,受计算机系老师周芳的邀请,吴文虎开始参与学校教师合唱团的活动,这一坚持,就是30年。“我觉得唱歌是一种高效的休息方式,可以缓解工作的疲劳,为生活带来愉悦。”此后,他还担任了20多年学校教师合唱团团长,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演出都有吴文虎和队员们的身影,在高峰时期,一年要参加20多场演出。


信息学奥赛的“领路人”

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作为志愿者,吴文虎被计算机系推荐到CCF,参与全国青少年计算机普及活动。这项工作主要面向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和他们的辅导教师,要编写计算机启蒙读物,教授编程语言、算法和软硬件入门知识。也是从1984年开始,国内开始举办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每年一次,从命题、考试,到选拔选手出国比赛,吴文虎都全程深度参与。

可以说,吴文虎是中国信息学奥赛的“领路人”。从1989年开始,他担任IOI中国队的总教练,连续17年带领中国队参加IOI,届届名列前茅,累计获得金牌40多枚。中国队被誉为“总体实力最强的队伍”。从1996年开始,他组织和带领清华大学的队伍参加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连续17年获得总决赛权,成绩优异。吴文虎也被IOI竞赛委员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40多枚金牌的辉煌成绩背后,是中国青少年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艰辛求索之路,也是吴文虎带领团队年复一年不懈奋进之路。

1989年,吴文虎第一次带着学生从北京出发赴保加利亚参加竞赛,由于经费有限,他和学生坐了八天八夜的火车,到达目的地时,吴文虎的脚已经浮肿得穿不上鞋。为了不耽误比赛,吴文虎和学生忍受着疲劳和水土不服的挑战,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机房突然断电,已经编好的程序全部消失,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吴文虎鼓励学生稳定心态,抓紧再战。最终学生们不负众望,抵挡住了心态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一举拿下了3个三等奖,全队总分排名第二,为中国队参加计算机世界级大赛打响了响亮的第一炮。此后每一年,中国队的成绩越来越好,次次名列前茅。

尽管吴文虎在学校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项工作也不计入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但是吴文虎依然热爱着它,把它作为事业来钻研。为此,他舍弃了寒暑假的休息,也舍弃了节假日陪伴家人的时光,数十年如一日躬身深耕、孜孜奉献。

通过多年的信息学奥赛工作,吴文虎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着计算机天赋的青少年人才,对他们悉心教导培养,带领他们披荆斩棘,在比赛中走向世界。像李劲、廖恒、吴昭等优秀的学生,都是通过吴文虎组织的选拔,后来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并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培养实践,吴文虎总结出真知灼见:“计算机是智力竞赛,和体育比赛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倡导‘更高、更快、更强’。首先,智力的训练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要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养成注重实践的优良学风;其次,一个兼具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好苗子应当具备卓越、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要讲究因材施教。”

对于参加信息学竞赛的中学生,吴文虎一贯强调:在参与竞赛的同时,一定要把语文学好,要有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功底;另外,他还结合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们锻炼身体,“没有好的身体,其他的成绩都是零。”

如今,吴文虎已经卸任总教练一职多年,但是每每想起中国队这些年一路走来的历程,想起孩子们站在领奖台上的情景,他依然心潮澎湃。“平心而论,这些年来,孩子们给予我的,远远大于我所付出的。我年纪已大,不可能亲自上阵了,但当教练也是抒发爱国情怀的方式。孩子们给了我信心,这是比什么都珍贵的。在每次的国际大赛中,看到他们登上领奖台时,我的内心就激动万分,难以言表。我相信,中国的孩子行,将来大人就行!”


教学改革先行者

从2000年开始,学校倡议教学改革,让知名教授走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时任计算机系主任的周立柱教授找到吴文虎,希望他可以为大一学生上《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当时吴文虎已经65岁,面对全新的课程,他二话没说,欣然地接受了组织安排的任务,只提了一个要求:要按照他的方法来教。

用什么方法?如何改革?怎样让本科生听懂、学会、能实践?怎样用高质量的基础课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吴文虎审慎思考着这些问题。

吴文虎认为,凡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教书育人也是一样,得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真知,从实践中积累坚实的基础。对于程序设计的课程,学生如果只把编程的语句语法背诵下来,却不会实际操作,就是“纸上谈兵”,一定得上机操作才行。为此,吴文虎对学生们采取了“清零”的措施。

“第一次上机测试后,很多人得分非常低。这些学生一直都是优等生,一开始有些经受不住这种打击。”但吴文虎坚决地立下了规矩,向学生们强调:“计算机如果只学不练,那是‘假把式’,成绩就等于零。这门课只有上机动手实践,你们才能真正学会它,学懂它。从今往后,要摘掉以前的光环,一切清零,脚踏实地重新开始。”

经此一役,学生们都意识到“既动脑,又动手”的重要性。大家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地开始学习和实践,学习风气也被彻底扭转。

在这样的教学改革方法下,吴文虎所教授的课程连续三年被评为精品课,第一年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第二年被评为北京市的精品课,第三年就被评为国家级的首批精品课。


“先做人,再做学问”

吴文虎把自己一生的学问和情感都倾注到教书育人上。他常常说:“我是学校按照教育方针一步步培养出来的,所以在教书育人上,我也必须贯彻学校的正气,教导我的学生们‘先做人,再做学问’。”

吴文虎谈起了这样一段经历:“记得那是1958年的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上,我的两位队友蓬铁权和李作英双双打破了全国纪录,达到了运动健将标准。让我更难忘的是,当他们跑到接近终点线时,有一位运动员突然摔倒在他们面前。当时他们没有考虑自己的名次,而是毫不犹豫地把跌倒的运动员扶起来,然后才接着向前跑。这一举动,让我铭记至今,也感佩至今。从中,我看到了真正的体育精神,看到了真正的清华精神。培养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坚持品格第一,学问第二。”

“诚实、正直、树立远大报国理想、为社会多做贡献”——这是吴文虎对学生们的要求。计算机系1996级系友、搜狗公司现任CEO王小川也是吴文虎的学生,他说:“吴老师不仅将我引领进清华的大门,还为我塑造了全面的价值观。在吴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从一个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的羞涩少年一路成长至今。多年来,吴老师立德立言,为我们树立着楷模形象,他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直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并将指引我的一生。”


为祖国健康工作“六十年”

吴文虎已经工作了近60年,超额完成了蒋南翔校长要求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中断过教学任务,没有停止过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了奔跑不息、奋斗不止。

吴文虎说:“我在清华园度过了整整65年。在校园里,我一直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求知、怎样健体’,将清华倡导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内化为一生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与骄傲。”

如今,吴文虎已步入退休生活。他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襟怀宽阔、性格乐观,退休后仍然保持着锻炼、唱歌、围棋等广泛的兴趣爱好,以从容的心态过着充实而有趣味的生活。偶有空暇时,他也总是闲不住,用自己多年的竞赛经验为孩子们编写入门书,举办公益讲座等。尽管大家都劝他少点忙碌,多享清福,但是他却对此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传道授业六十载,耄耋犹怀育人心。吴文虎一直对学生的成长关怀在心,每当听到学生取得科研上的好消息时,他都欣慰不已,开心地说:“作为一名教师,培养的学生能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就是我最自豪的事!”  ■

 

(本文根据2020年8月对吴文虎教授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

脚注:

1马约翰(1882—1966),我国著名的体育家,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马约翰先生于1914~1966年在清华大学任助教、教授、体育部主任等。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