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会员故事-62】CCF给我机遇、助我成长
从2012年我接手信息学竞赛教学工作,到2022年NOI将在华东师大二附中举办,这之间的十年,是二附中信息学竞赛重整旗鼓的十年,也是我找到职业理想并决定为之奋斗的十年。
这是CCF的第62篇会员故事
与信息学竞赛的相识
这几年参加全国赛事,每次结交新的教练朋友,他们基本上都会问一句:“以前没见过你,刚参加工作吧?”确实,对于信息学竞赛而言,我是一个从2012年才入行的新人,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2002年,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辅修了计算机科学作为第二专业。大学毕业后,我入职华东师大二附中,在物理教学和校园信息化工作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理由很简单:相比一眼看得到的未来,我对技术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感兴趣。
在实习期间,我从校园网新闻中得知,高一学生符文杰获得了当年的IOI银牌(2001年)。二附中素有金牌学校之名,银牌并不太引人注意。2002年,他又进入了数学国家队,获得了IMO金牌,似乎也没见怎么宣传,仅是二附中金牌数++。没想到,“双科国家队第一人”这一项纪录却一直保持了近20年,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我办公室旁边,是信息学竞赛小组的训练机房,理科班的孩子们往往在里面一呆就是一整天。我偶尔进去,换块硬盘、修修网线插座。抬头看一眼黑板,上面写着各种算法和数学推导。我当时忙于各种教学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但学科竞赛的成绩也略有耳闻:二附中是数理化生信五科奥赛全面发展的学校,得益于联赛一等奖的保送政策,学校每年都有两位数的保送生,信息学竞赛也出了几个国家集训队员。刚毕业那几年的日子过得很快,我们似乎都有光明的未来。
然而没过几年,信息学竞赛教练轮番离职。而我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个人开发并维护日益增长的业务系统难以为继,建设了多年的ITSM (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模式在教育行业开展起来也是障碍重重。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是在学校中开展信息化的IT专业人员吗?专业属性如何定义、成长路径又该如何规划?我无法给自己一个答案。终于,在入职后的第十个年头,我决定“砍掉重练”,离开了信息化岗位,回归教学一线,负责信息技术课程,并接受了信息学竞赛教练的工作。当时是2012年,而我对这份工作带来的挑战还一无所知。
至暗时刻
起初对信息学竞赛,我的理解就是程序编写比赛,对自诩开发过几个Web应用的我而言,应该不算是零基础的新手。然而事实马上打脸,算法竞赛和信息化系统项目开发不是一码事,竞赛辅导教材和资源寥寥无几,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以解答,我面临第一道难关就是急需提升竞赛辅导能力。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联赛取消保送政策随之出台,参与信息学竞赛的学生数量逐年下滑,成绩也一蹶不振。2014年的国赛仅有两人进入上海队,其中一人因学校不允许停课备赛而转学,另一人也在国赛上没有获得奖牌。之后的一届,竞赛小组只余3人。缺少生源如无米之炊,教练空有抱负也无法施展。那段时间可谓是我竞赛教练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不仅是二附中,那段时期整个上海的信息学竞赛成绩都在下滑:在自2011年起开始无人获NOI金牌,银牌屈指可数,直至2015年上海队仅获得了9块铜牌铩羽而归。在2010年前辉煌一时的上海信奥鬼使神差般地陷入了低潮期,这可能是在联赛保送政策取消后,作为高考强势学科的数理化垄断了竞赛优秀生源、而信息学又未能及时在初中建立起系统培养模式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以至于当大学自招政策的机遇来临时,上海信奥选手已经无力与全国强手一争高下了。
在2014年11月14日,我在为学生申请联赛证书时,注册成为了CCF的会员。CCF-NOI的宗旨是“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而当时的我,对CCF的了解仅限于NOI系列比赛的主办方,完全没有预料到,加入CCF,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
承办NOIP比赛
2015年,负责上海市NOI竞赛工作的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我校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由二附中承办NOIP,为期五年”。
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承办比赛似乎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一方面因分散了教练的辅导精力而可能导致本校选手的成绩下滑,另一方面,考务工作不容闪失,一旦出错,轻则服务不到位以致考生投诉,重则会因监考不力以致全国通报批评、扣减省队名额、禁赛三年。因此,对于信息学竞赛带教经验尚浅的我来说,承办CCF的NOI系列竞赛考务工作,责任重大。来自CCF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难度不低的挑战。
当时我校的竞赛成绩并不出色,能够承办NOIP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想到了CCF前秘书长杜子德老师在某次国赛上的讲话——CCF是一个平台,一个向会员提供展现个人价值和风采的平台。对我而言,承办比赛是第一次作为CCF会员而非教练,向选手和教练提供服务的机会,也是向上海的竞赛选手们展现二附中育人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契机。
在杜老师的信任和期望下,我协助新接任NOI上海特派员的吴申广老师,从赛事准备到考务安排,事无巨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2015年的上海NOIP在我校顺利举办。吴老师经验丰富,每一次比赛筹备都始终如一的认真负责,在他的全力支持和密切督促下,上海的联赛参赛人数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普及组的成绩也跃居全国前列。吴老师在2019年被评为优秀特派员,而上海也数次被评为NOIP优秀赛区。同时,也要感谢吴老师,陪伴促进我与上海信息学竞赛共同成长。
从2015年起至今,已有数千位选手走进二附中校园参加联赛及省选,穿着各色校服在二附中校徽金钥匙下合影留念,成为比赛之余的一个保留节目。而通过一次次的承办比赛,以及二附中选手们逐年进步的比赛成绩,不但提升了信息学竞赛在校内的重视程度,更增加了初中学生来二附中继续追求信息学竞赛梦想的吸引力,间接发挥了吸引优秀生源的作用,这一点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2020年NOIP赛后我校学生合影
组织NOI教师培训和授课
2016年底,CCF要在全国设立NOI基地学校,以当时二附中在全国的成绩,我并没有信心去申报。然而,在吴老师建议和鼓励下,我也就本着重在参与的尝试心态提交了申请报告。结果收到了惊喜,批准通过了,二附中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十三所NOI基地之一,而且每年要承办一次不少于一百人的教师培训作为考核指标。挑战也随之而来:培训怎么组织?学员和讲师从哪儿来?我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站在台上给来自全国的教练上课?这是来自CCF的第二个重要任务,也是比承办比赛难度更大的挑战。
与其“宅”在上海苦思冥想,不如走进名校虚心学习。为了承办好教师培训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报名了2017年初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培训班。基地负责人是李曙老师,讲师有曹文老师、李建老师等几位全国著名的金牌教练。培训为期一周,我每天坐在第一排记笔记,上大学的时候好像也没那么认真过。印象深刻的是除了讲解算法之外,讲师们还会分享训练带队的经验,对于单枪匹马闭门造车多年的我而言,可谓如获至宝。除了讲课之外,我也细心留意培训班的各项组织工作,积累组织经验。当年12月,在NOI办公室主任周苗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下,我有幸请来了南京站这几位教练,给上海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教练们授课,期间我也讲授了数论专题的课程,首次培训班得以顺利举办。
自此至2019年,二附中已成功举办过三次教师培训班,人数约三百人,基本覆盖了上海所有校内外的信息学竞赛教练,通过竞赛培训成为CCF会员的应不少于两百人。除了本校的三次培训之外,我也荣幸接受邀请前往南京外国语、杭州第二中学、大连二十四中学、中山纪念中学和北京第八十中学担任讲师授课。能够得到兄弟学校金牌教练们的认可,我心存感谢。而一次次的培训授课,不仅驱使我不断学习成长,而且也获得了更多交流分享的宝贵机会。
相比给全国教练讲课,给全国选手讲课应该是更大的挑战,也是更为难得的机会。自2017年起,CCF在全国冬令营设立“第二课堂”,邀请著名大学的资深教授及已获得国际金牌学生的指导教师为给学生营员授课。面对来自全国的优秀选手,站在讲台上的教练,要有指导过学生屡获金牌的名气和讲课扎实过硬的底气,才能从容应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每次参加冬令营,我从未缺席第二课堂,坐在台下,为台上讲师的风采折服,也为自己立了一个目标。曾以为达成这个目标将遥遥无期,而在2021年却提前实现了:我有幸受邀成为冬令营第二课堂的讲师,为学生线上讲授网络流专题。这不仅是对我本人和二附中的认可,也是对上海教练的认可,责任感又重了几分。
不论身处NOI教师培训教室还是在冬令营第二课堂中,我都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群体认同和归属感:我身处志同道合者之中,我是其中一员。绝大多数校内教练跟我处境相仿:理工科专业出身,在学校带教信息学竞赛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事务,比如网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等,日夜繁忙,却又几乎都是孤身奋战。在2020年最寒冷的年初,不仅有新冠疫情肆虐、还有强基计划的打击,竞赛前景一度暗淡。我会想起全国各地的教练们,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为学生奋斗、为自己奋斗。因为共同的事业和理想,我们聚在一起,我们守望相助,就像《南方周末》的那句新年献词:“把孤岛连成大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将这些“孤岛”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就是CCF打造的NOI活动平台,除了教师培训还有各项全国赛事。在NOI冬令营和全国决赛、CTS、APIO的现场,可以见到来自全国的知名教练,他们为人低调谦和,对于新手教练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指导,取长补短,大家都从中获益匪浅。我也与不少教练结为好友,在他们无私的帮助下,开展日常竞赛教学,提升训练质量。在他们的指引下,我深受启发,也更坚定了信心和方向。
分享交流与带队比赛
除了承办比赛和组织培训的主线任务之外,CCF还为会员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交流机会:YOCSEF上海在2018年8月举办“AI从娃娃抓起,是大势所趋还是揠苗助长?”专题论坛,我作为中学教师参与讨论,与来自各行业的专家一起,围绕多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思辨。NOI2020期间,我作为上海代表参加教师论坛,就“强基计划下的信息学奥赛”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能因切入角度新颖,又有幸获选参加CNCC2020的NOI论坛,与全国同行分享自己的思考。
在CNCC2020的NOI论坛上发言
受CCF委派,我有幸连续两年作为领队参与国际初中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SIJ,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Informatics "Junior")。
2019年的ISIJ之旅是我毕生难忘的经历。第一次身为国际比赛的领队,我在周苗老师的细致帮助和科学委员会王宏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与镇海蛟川书院郁庭老师和南京外国语中学曹蓉老师分工协作,从赛前沟通落实出行细节到组织学生训练备战,力求每个环节竭尽全力不留遗憾。最后中国队以总分第一获得了团体金牌和诸多个人奖项,这是所有选手的荣誉,也是全体教练团队的功劳。
在组织指导学生参赛之余,我也获得了与国外同行交流切磋的宝贵机会。各国领队教练们与我们交流畅谈,他们都是IOI三十年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与他们共事两周,我深感荣幸。想到国内对于低年龄选手可否参与学科竞赛尚有争议,而创办IOI的前辈们已将余生投入到培养更低年龄段选手的工作中,在近年创办了EJOI(欧洲初中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ISIJ,为我们后来者指出方向。
2020年因新冠疫情爆发,ISIJ成为了第一次在异地线上举办的国际性信息学竞赛。当时国内尚处各地居家隔离时期,选手们无法集中于一处,训练备赛、教练的沟通协调、比赛保障等,都是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好大家在疫情期间已经适应了通过在线会议交流的形式,选手们也在中考复习之余参加了几次网上的训练赛,对于赛制和难度有了充分准备。
ISIJ比赛和国内冬令营形式相仿,既有比赛也有授课,2020年轮到中国队负责五次培训,主题涉及图论、数据结构等联赛至省选难度的主题。由于培训要提供英文讲义和旁白,时间较为紧张,我一人无法兼顾,所幸得到北大附中肖然老师和中山纪中宋新波老师的帮助,分担了两个主题。在大家的努力下,备赛和培训有条不紊的开展推进,选手们也继续发挥出色,蝉联了团体总分第一和金牌人数第一。
对我而言,CCF是一个试炼场,自从2014年加入CCF至今,我不断地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从学校讲台走向全国大会,从国内交流到国外参赛,CCF提供了专业化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给我机遇、助我成长。与此同时,有赖于校内外的资源整合、兄弟学校的无私帮助,在多方合力下,二附中的竞赛成绩也得以逐年提升,最近两年连续有两位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其中左骏驰同学是2002年后上海又一位信息学和数学的双料国家集训队选手,我有幸参与培养并见证了他的成长。而我本人,也对如何对培养面向未来的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人才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十年前扪心自问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明年是2022年,我将面对迄今为止难度最大的任务挑战:华东师大二附中将作为东道主承办NOI2022。可以预见,赛事准备工作不会轻松,不过我既然选择了信息学竞赛教练这个工作,就注定了要面对多变的环境和挑战。一帆风顺的祝愿不切实际,我祝自己,也祝所有的教练同行们,在CCF的激励和加持下超越自我、乘风破浪。
金靖,高级教师,就职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任教以来指导的学生累计获NOIP提高一等奖约200人次,NOI、APIO、冬令营等比赛金牌10枚、银牌铜牌40余枚。自2017年起,担任NOI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基地(上海华二)负责人和教练培训班讲师,2020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演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