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会员 > 个人会员 > 会员故事

【CCF会员故事-20】AI科学家于剑:CCF是学术成长的摇篮

阅读量:399 2020-05-11 收藏本文

于剑说:“在这些帮助之中,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对我的学术成长提供了最多助益,在这篇文章里,我选择说一小部分”。


微信图片_20200511095000


我从2000年博士毕业之后,来到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至今。刚入职北京交通大学的时候,我还是一名青年讲师,如今,已经多年担任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责任教授。这其中得到了很多人很多组织的帮助。没有这些帮助,很难想象自己能取得这些成绩。在这些帮助之中,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对我的学术成长提供了最多助益,在这篇文章里,我选择说一小部分。


应该说,很多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年青学者在成长过程中都从CCF得到了帮助,我也不例外。比如,CCF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学术组织,我第一次作大会特邀学术报告是由CCF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的,等等。但这些并不是我从CCF得到的最重要的帮助。我从CCF得到的最大帮助,是认识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计算机专家。这些专家的指点让我从事学术的热情得以维持。这儿,我只说对我的学术成长帮助最大的四位,他们都来自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我加入CCF的时候,石纯一老师是CCF AI专委主任,王珏老师是副主任,黄厚宽老师是秘书长。按现在的说法,我当时是标准青椒一枚。那时我毛病很多,比如办事拖延,不细心。石老师与黄老师研究方向一致,学生答辩多有往来。我作为答辩秘书,黄老师事无巨细都一点点指导,包括准备答辩材料,答辩决议的起草,答辩委员的铭牌摆放,博士答辩拍合影等等。答辩主席一般是王珏老师或石纯一老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而定。石老师提问干净利落,王老师提问深刻周到,各有风采,无论谁做主席,答辩会都从不拖延,准时结束。几年秘书做下来,我从开始的毛手毛脚,到后来能熟练处理各种情况,对学术的深浅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感觉。这些必须感谢石、王、黄三位老师热情而又正确的指导。


我的研究方向与王珏老师比较近。我认识王老师时,王老师的主攻方向是机器学习,他在机器学习方面见解独到,作报告极其生动,很有启发性。那时国内的学术交流话动不多,参加也不容易。我一听说哪里有王老师的学术报告,总是想办法到现场去听,而这些活动常常都是CCF主办的。有一次,为了听王老师的报告,我甚至跑到了香港。2008年,王珏老师担任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主任,我担任专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珏老师更是耳提面命,对我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特别是其三个研究专题的提法,令我大开眼界。王老师指出,一个成熟的研究者,一定有三个研究专题,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的研究专题为现在的打基础,现在的研究专题要与时俱进,同时留意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好研究储备,免得在未来掉队。这番话对我影响至深,极大完善了我的学术规划。


石老师、王老师与黄老师都比我年长许多,是我的学术前辈。在同辈中,对我学术影响最大的是南京大学的周志华老师。2011年底,周老师接任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主任后,我续任专委会秘书长。志华比我年轻,但各方面能力都比我强很多。在科研选题方面,周老师眼光独到,能精准聚焦于国际人工智能学术界十分关注的关键难点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骨头中的骨头,功力与功夫不足者,无功而返是常态。例如,对AdaBoost学习算法泛化理论的研究,关心者众,虽然有些理论进展,却不能令人满意。志华坚持研究十几年,几经波折,终得到一个出人意料的深刻理论结果。有关的研究过程,周老师写了一篇文章《Boosting 学习理论的探索——一个跨越30年的故事。这篇文章非常有趣,值得一看。在学术报告方面,周老师能将非常复杂抽象的问题,解释得十分通俗易懂,强烈建议有兴趣的读者找机会亲自听听周老师的学术报告。没有机会听周老师报告的,可以看看周老师的西瓜书,从中也可以领略一点周老师报告的魔力。我曾经邀请周老师到北京交通大学给本科生做学术报告,从头至尾,报告厅里都挤满了学生。让我意外的是,报告结束之后,我居然收到了一封抗议信,是听报告的一位本科生所写。他在邮件里“指责”我说,应该多请一些像周老师这样的大咖到北京交通大学来做报告,这样的学术报告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封信让我很受激励。从此以后,我一有机会就邀请周老师这样的学术大咖来北京交通大学讲学,同时自己也努力向周老师看齐,虽然差距不小,但始终心向往之。至于组织协调,学生培养,学术影响等几方面,周老师的能力更是突出。由于年龄相仿,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我从志华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从如何做好一个学术报告,到如何科研选题,都取得了比我自己以前难以设想的进步。


除了以上四位老师,还有其他的CCF会员对我帮助也很大。正是由于这些同仁真诚的帮助,我才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CCF会士,从一名普通的专委委员成长为专委会主任,从一个害怕做报告的青年老师成长为三次入选年度CCF杰出演讲者的中年学者。衷心感谢CCF,祝CCF越来越好!


于剑

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博士。2004年加入CCF,2018年当选CCF会士,现任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学术专著《机器学习:从公理到算法》


CCF汇聚计算机领域优秀的人才,

CCF,你将邂逅无限的机会和可能!

68000+CCF会员共同追求卓越!

联系我们:membership@ccf.org.cn

入会二维码

       扫码加入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