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沈阳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沈阳举办抗疫阶段性成效后,医学和科技力量向何处去?观点论坛
2020-04-28 阅读量:1635 小字

 

论坛引导报告分享:(点击阅读)

非重症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侯刚教授,援助武汉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

COVID-19疾病认识、救治经验与未来思考赵立教授,辽宁省新冠肺炎病毒医疗救治省级专家组副组长)

武汉协和医院智能医学战“疫”叶哲伟教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主任医师

传染病传播动力学分析与可视化-探索与思考姚羽教授东北大学,构建早期新冠疫情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

 

辽宁医疗队离开湖北,38公里送别路

2020425日上午,CCF YOCSEF沈阳在辽宁沈阳科创工场组织了一场以抗击疫情阶段性成效后,医学和科技力量向何处去?为主题的观点论坛,论坛围绕“计算机、信息和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为COVID-19疾病研究提供支撑?”等精彩议题展开了引导和思辨。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沈阳承办,东北大学-医学成像与智能分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沈阳科创工场、辽宁省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沈阳市皇姑区融合创新中心协办。论坛执行主席由CCF YOCSEF沈阳AC委员东北大学齐守良CCF YOCSEF沈阳AC委员沈阳皇姑融合创新中心刘诗奇担任。

会议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任医师赵立教授(辽宁省新冠肺炎病毒医疗救治省级专家组副组长。担任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侯刚教授(首批进驻「方舱医院」的医生,援助武汉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主任医师叶哲伟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骨科学组副组长,在武汉抗疫一线开展了大量工作),以及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姚羽教授(构建了早期的新冠疫情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并对疫情的发展进行了追踪、预测及可视化),为业内人士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CCF沈阳办事处负责人陈国威CCF YOCSEF沈阳主席东软谢尚飞CCF YOCSEF沈阳学术秘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赵亮CCF YOCSEF沈阳AC委员东北大学齐守良CCF YOCSEF沈阳AC委员沈阳皇姑融合创新中心刘诗奇CCF YOCSEF沈阳AC委员国家电网辽宁周小明CCF YOCSEF沈阳AC委员沈阳师范大学于涧CCF YOCSEF沈阳AC委员沈阳师范大学司雨昌CCF YOCSEF沈阳委员李晓东、刘彦廷三位引导专家等现场参加论坛,此外,活动首次采用腾讯会议+线上直播+小规模现场论坛模式,高峰时达800余人在线。

活动现场 

CCF YOCSEF沈阳主席东软谢尚飞致辞后,首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任医师赵立教授做引导发言,她围绕着题为《COVID-19疾病认识、救治经验与未来思考》的主题展开论述,强调对于COVID-19,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做到可防可控可治疗。她认为应该对目前COVID-19病例的深入研究,将深度影响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而信息技术也将因此做出相应的抗疫贡献,并特别强调了可以采用AI技术进行大数据诊断和复课复工前瞻性研究。除了介绍了赴武汉抗疫经历和一些防护经验,包括如何科学应对COVID-19疫情、如何进行科学治疗。此外,她也指出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新一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更好的开展COVID-19的防护和治疗,包括建设医疗机构-CDC-医疗管理部门信息平台建设、开发病毒性肺炎肺CT人工智能识别,以及未来在中医中药的开发应用方面产生巨大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任医师赵立教授发言

第二位做引导发言的是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侯刚教授,发言题目《非重症COVID-19的诊疗思考》。侯刚教授首先介绍了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诊断判断标准,并向我们展示了目前备受关注的病原学相关检查;此外,他介绍了一些计算机技术在此次COVID-19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咽拭子采样智能机器人项目、用于新冠肺炎诊疗的支气管手术机器人完成首次人体试验。同时他也抛出相关问题:不同放射线医师依据胸部CT判别COVID-19与其他肺炎的能力不同,容易产生偏差误诊,我们未来应该如何使用AI来辅助进行判断?视觉评分法和软件自动测算结果相似,其他特征的定量分析或AI深度学习会带来新的预测因子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侯刚教授引导发言

第三为做引导发言的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主任医师叶哲伟教授,他通过线上连线,带来了《武汉协和医院的智能医学战“疫”》的引导发言。首先叶教授介绍了武汉抗疫的实际情况和经历。此外,他也分享了这次疫情中,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来辅助医生的医疗诊断,包括使用5G+云平台+边缘计算的网络结构部署(大大提高了音视频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医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病情的交流探讨,实现电子病历数据和影像数据的无损传输和快速调阅;边缘计算技术在靠近数据的源头处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反馈,可以在本地进行快速计算和分析,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需求,实现精准治疗,速度快,操作便捷)、5G环境下混合现实云平台远程会诊手术、基于混合虚拟现实诊断会诊系统(医务人员通过混合现实观察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情况)、机器人COVID-19检查系统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主任医师叶哲伟教授引导发言

第四位做引导发言的是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姚羽教授,他针对《传染病传播动力学分析与可视化:探索与思考》做出报告。姚羽教授结合他丰富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研究经验,在疫情开始后,就开展了COVID-19趋势预测模型的研究,仿真结果明显比实际确诊病例数多,他认为可能是存在疫情前期各地检测仪器不充足、医务人员数量紧缺等情况,这就会造成一定数量的漏诊情况。他展示了计算机病毒趋势模型和COVID-19病毒趋势模型的相似之处。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隔离措施是有效、可行的防疫手段。依据仿真结果,如果隔离措施晚执行一周,那么整个疫情的感染人数会是现在的7倍。在中后期,由于执行了更为严格的隔离措施,疫情控制更为有效。目前条件下,隔离仍是避免疫情反弹的最佳策略。他指出对疫情的预测目前存在很多挑战,包括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参数选取的真实性、模型的复杂度与可选性。

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姚羽教授引导发言

引导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第二阶段讨论思辨环节。线上线下青年专家和学者们主要围绕两个论题展开讨论:1、计算机、信息和人工智是否可以为COVID-19疾病研究提供什么支撑?2、关于疫情防控和救治的长期筹划是什么?

首先,就论题计算机、信息和人工智是否可以为COVID-19疾病研究提供什么支撑?各位与会专家发表了看法。侯刚强调计算机技术对疫情的重要性在本次COVID-19中,也逐渐凸显,而且值得我国学术界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结合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总结目前的成功经验,为后续防疫工作做出指导作用。

线上线下互动环节

国网辽宁电力周小明表示:大数据在抗疫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会在防疫和抗疫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从电力部门来看,我们电力部门也从重点小区的用电量的预测,也给政府相关数据做出了支撑,从反馈来看,企业和家庭的用电量还是很有规律的,我们相信新冠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也一定有内在的规律。同时,大数据并不是某一个行业的资产,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数据融合的机制,各个行业的数据可以互通有无,从而在生产和抗疫方面都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赵立补充,针对姚羽的预测模型,如果数据来源更加准确的话,其指导性一定会更加好。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数据没法变得更加准确。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对于复课,我们可以对一个大学进行1000人抽样检测,这样产生更有指导性的数据,对安全可控的复课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来自东软熙康的李晓东表示,在疫情出现后,东软和辽宁及沈阳卫建委进行了交流,在各种数据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确实发现数据不同的问题。但是在整个疫情中,也发现了一个数据融合的两点,就是健康码。健康码就是数据融合的产物,前几天各省市也进行了健康码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认的机制,更包括口岸数据、公安数据、疾病控制数据、各省市数据、运营商数据等。再往深层次上看,就是如何把这些数据和AI进行结合,未来为抗疫做出更大作用。

沈阳师范大学司于涧司雨昌表示,AICOVID-19下能发挥一些重要的辅助角色,如接触者追踪、数据预测、传播模型。在接触者追踪方面,可以考虑运营商的基站数据、线上的支付数据、出行数据等。但是这里有一个整合的问题,容易产生数据孤岛。需要打通信息孤岛,检测高危的接触者。

赵立补充,国内的预测已经十分明朗,但是国际不明确,输入风险较大。疫情什么时候结束需要看国际的情况变化。我们需要回到正常复工复产当中,只要做好个人卫生的防护,就可以做到可防可控。这一次哈尔滨的病例溯源就可以追溯到美国,所以对疫情的结束时间,按照美国现在的传播速率,如果没有疫苗、群体免疫,美国形成群体免疫也要等到秋天或今年年底。其他的情况就要看疫苗的时间和国外政府的干预。目前看,如果按照自然的发展趋势,要到年底。

谢尚飞表示,CT检测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检测方式有助于疫情的进一步控制。目前,国内各大IT企业都开始做出自己的贡献,对检测、病毒携带者识别、病例检测。后续IT的工作者,一定要更好地与医疗从业者结合到一起,更好地阻断病毒的传播。

最后,就论题关于疫情防控和救治的长期筹划是什么?,大家进行了思辨。赵立等对国内的下个阶段疫情进展和防治方向做出了自己的预测和判断。国内疫情状况现阶段已经十分明朗,但是国际上不明确,输入风险较大,疫情什么时候结束需要看国际的情况变化。在回到正常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只要做好个人卫生的防护,就可以做到可防可控。这一次哈尔滨的病例溯源就可以追溯到美国,所以对疫情的结束时间,按照美国现在的传播速率,如果没有疫苗、群体免疫,美国形成群体免疫也要等到秋天或今年年底。其他的情况就要看疫苗的时间和国外政府的干预。

新冠等恶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使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未来要构建全球新冠及恶性传染病的国际应对机制,从全球而非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解决办法。

目前,如果按照自然的发展趋势要到年底,而且我们期待这个病毒不变异,其他国家形成群体免疫后,传播能力降低,我国也不会受到太大波及。如果病毒变异,那么是否感染的可能性还存在未知性。另外,我们寄希望于我们的疫苗,如果疫苗在年底能应用到临床,那么就可以放心了。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深入研讨,本次论坛基本观点和建议如下:

1)计算机技术与医疗相结合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崭露头角,如5G传输、虚拟现实、医疗机器人、智能医疗影像技术,能否为防疫抗疫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和支持。下一步需要准确的疫情数据,国内各部门、各行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及共享,这样的做法会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步有效的防疫工作;

2)打破国家壁垒,尽快构建新冠及恶性传染病的疫情传播及医疗大数据库,积累和共享全球各个国家的病历和个案疾病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病理等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总结规律,为预测疾病爆发和疾病的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3 后续还应建立面向全球的国际新冠及恶性传染病的联合研究中心,在世卫组织合作框架下,联合其它国家快速组建国际新冠肺炎联合专家组、协调不同国家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联合攻关、定期国际研讨,并出版相应的科普读物。通过该跨国组织主导推动疫情防控、救治及疫苗研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仅仅由国家政府单一推动本国范围内的防疫抗疫工作。

 

热门动态
2023-03-31
随着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很多核心技术因为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
2022-12-06
工业互联网是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包...
2022-12-01
工业互联网是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包...
2022-11-09
俄乌军事冲突自今年2月正式爆发以来,双方势力在战场上的对峙已...
2022-10-30
基于目前高校对于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别越来越明显...
2021-11-09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高质量升...
2022-04-12
2020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起草了《关...
2021-10-19
自2020年2月以来,各职能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助推互联网...
2021-09-20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企...
2021-08-29
2020年底,中科院、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出台...
2021-07-04
在新一轮技术变革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应用于各个领域,其...
2020-06-18
第十届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CCF YEF2020)分论坛《如何通...
2020-06-18
“泛在智能环境下的移动计算论坛”技术论坛成功落下帷幕 (2020-6-7) 2020年6月6日下午,CCF YEF 2020大会的第二天,以沈抚新区为主会场、北京为分会场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
2020-04-28
论坛引导报告分享:(点击阅读) 非重症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
2020-04-20
2020年4月7日下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沈...
2019-11-26
(2019-11-22) 2019年11月22日上午,CCF YOCSEF沈阳在辽宁省肿...
2019-09-03
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成为工业互联网安全的新战力?”为主题的2019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论坛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2019-07-21
如何提升成员能力?YOCSEF沈阳精英训练营之领导力锻造走进东软-...
2019-06-09
官方论坛编号:CCF-19-YOCSEF沈阳-1F1、网易新闻链接(点击)相...
2018-12-26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深...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