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西安 > 活动预告
科研以何论英雄——新形势下如何建立新的学术评价体系
2020-07-02 阅读量:968 小字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西安

202073

CCF YOCSEF西安观点论坛

科研以何论英雄——新形势下如何建立新的学术评价体系

近两年来教育部、科技部多次发布通知和意见,强调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痼瘴顽疾,破除论文SCI至上”的不良风气,这都说明了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同时,在当前中美高科技领域对抗加剧的新形势下,也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引导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然而,对于已经习惯了旧有“评指标拼数量”学术评价模式的诸多国内科研机构和人员,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转变,如何探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学术评价体系,仍然是值得讨论的问题。CCF YOCSEF西安将于202073日在线上举办CCF YOCSEF西安线上论坛科研以何论英雄——新形势下如何建立新的学术评价体系

论坛有关信息如下:

1. 论坛日期

20207319:30~21:30

2. 地点:线上微论坛,视频会议。

3. 议程安排

19:20—19:30 线上入场签到

19:30—20:30  引导发言:

嘉宾:周兴社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题目:关于SCI论文谈几点认识

嘉宾:吴小俊教授(江南大学)

      题目:科研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嘉宾:包云岗教授(中科院计算所

   题目:科研重工业模式探讨

20:30—22:00 思辨环节

讨论话题:

Ø 如何在评价的主观性和指标客观性之间取得平衡?

论点1:设立任何可量化的评价指标都有可能滋生异化现象。未来学术评价应更加注重回归到内容本身,其本质是同行评议。

论点2 同行评议受个人因素影响,会降低学术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现有国情下,公正性的缺失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学术评价仍需要依赖新的更科学的评价指标。

Ø “科研重工业模式”是否可复制?

论点1: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重工业”模式的科研单位也非常少见。在我国,也只有极少数位于科研金字塔尖的单位才有实力选择这一模式。同时,采用这一模式后,是否会对处于基层的青年科研人员产生挤压效应,也是一个隐忧。

论点2:随着中国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有人先行一步去探索新的机制;同时,基于我国的制度优势,也应该在一些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上,采用此方式进行攻关,构建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原型系统,而这绝不能通过论文或者其他指标进行量化。

引导发言嘉宾

周兴社教授


周兴社,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现任国家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陕西省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地方联合云计算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周兴社教授曾任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兼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院长十余年,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20年;主要从事网络化嵌入式计算与普适计算,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及其应用研究,长期主持相关国家重点基金、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以及国防预研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多项,是国家多个重大研究计划的评审与咨询专家。

吴小俊教授


吴小俊,江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科研院院长、至善教授、江苏省模式识别与计算智能工程实验室主任,从事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承担包括IEEE智慧城市国际合作项目、装备发展部预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等的研究。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内外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IEEE会刊20多篇、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本(一本英文专著,CRC出版),论著得到广泛引用。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包括2018年国际目标跟踪竞赛公开数据组别冠军、国际会议AMDO2018最佳论文奖、IETE Gowri Memorial Award 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者Josef Kittler院士获2015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和2016中国政府友谊奖、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曾在英国、法国和港澳台地区留学和学术访问。担任IEEE智慧城市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多个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和多本国际期刊编委、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形图像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委会委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和无锡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等职。

包云岗教授


包云岗,200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8年获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2010-2012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现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所长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开源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等。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算所-华为战略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及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制多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2016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特邀大会报告人、ARM2018全球研究峰会三个45分钟特邀大会报告人之一,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专栏主编,ACM China副主席,曾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与普及工委主任、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与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轮值主席。

思辨环节特邀嘉宾:

马建峰教授


马建峰,男,汉族,196310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19877月参加工作,1997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分党委书记、网络空间安全学部主任等职。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科技部97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电子”科技委委员等,同时担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密码学报”“信息安全学报”编委、“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大百科全书“信息与信号理论”分支主编、“通信学报”副主编/编委会副主任等,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崔江涛教授


崔江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20012005年分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2018年入选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20年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执行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负责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数据科学与知识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CCF理事、ACM/IEEE Member。担任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区块链专委会委员、教育工委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骨干专家,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副组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工作组成员,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等。主持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

黑新宏教授


黑新宏,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CCF杰出会员,ACM会员,IEEE会员,CCF青工委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络信息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专委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铁道部基础研究项目、陕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以及来自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民航局西北空管局等单位委托横向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EI检索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0余项。

执行主席:

王鹏


王鹏,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分别于20042011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6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7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教授、博导,同时担任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助理。本人长期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TPAMIIJCVTIPCVPRICCVAAAICCF A类期刊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

牛瑞


牛瑞,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西北区销售总监。西安分论坛AC委员,学术秘书。

线上微论坛执行主席:蒋晓悦


蒋晓悦,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YOCSEF 西安分论坛AC委员,学术秘书。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在图像分析与理解,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面展开研究。发表专著1本,在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IEEE Trans on MultimediaPattern Recognition 等重要学术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线上微论坛二维码:



热门动态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04
2023年3月3日11:00-14:00,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开展走进系列特...
2023-03-02
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02-27
2023年2月24日下午,CCF YOCSEF 成都的现任和候任AC委员们、老AC...
2023-01-12
2023年1月7日-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
2023-01-01
时光荏苒,举步维艰的2022年已远去,欣欣向荣的2023正向我们走来。2022年,在YOCSEF总部、各兄弟分论坛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AC委员、通讯AC委员和委员的共同努力下,CCF YOCSEF太原紧密围绕学术与产业前沿,聚焦科学与社会热点,举办了一系列前瞻性、引领性的观点论坛、技术论坛与CLUB活动,主题涵盖了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经济转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为山西省乃至全国计算及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创造了成长机会,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2022-05-23
2022年5月21日,CCF YOCSEF广州举办“走进图普科技”ClLUB活动暨...
2022-08-18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
2022-08-20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和相关应用成果落地,无论是科研...
2022-09-2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受...
2022-10-16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
2022-11-13
YOCSEF广州-桂林“东南亚非通用语种AI技术助力东盟经贸合作”联合技术论坛近日成功举办。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东盟地区基于地缘政治、地理优势和人文基础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中国与东盟合作迎来历史大机遇。而当前不断优化的东南亚非通用语言AI技术是否能为跨境电商等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更进一步的助力?
2022-12-04
公司,从算法、架构和软硬件协同等不同的维度去实现高性能的计算。针对人工智能芯片热潮,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广州分论坛学术委员会于2022年12月3日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了YOCSEF大湾区IT创新论坛——“人工智能芯片的机遇与挑战”观点论坛,共论我国AI芯片发展现状与未来之路
2022-11-13
CCF YOCSEF成都成功举办“当行为数据分析遇上云边智能”技术论坛...
2022-1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
2022-08-25
2022年8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
2022-08-16
2022年8月13日下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成...
2022-08-16
   7月25日,由CCF主办、YOCSEF深圳承办,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2022-06-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大数...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