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CF 60周年庆典暨「计算六十载,数字知未来」科普系列活动圆满举办

阅读量:5 2022-09-16 收藏本文


2022年8月7日,在CCF 60周年华诞庆典圆满落幕之际,于CCF苏州业务总部&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的「CCF 60周年科普系列活动“计算六十载,数字知未来”」也迎来尾声。



本次活动是CCF 60周年分论坛中唯一面向公众及中小学生的科普论坛。集结24位计算科普行业专家大V,生动硬核的计算科普讲解,惊艳亮相的科普展厅游览,收获了线上线下观众的热烈好评。


整个活动线上逾100w播放人次,覆盖2000w目标群体,获得4300w曝光,包含科技、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用户。线下吸引了来自苏州大学相城实验小学、星湾小学、南京师范大学相城实验小学和中学、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项城区太平中学等学校的100余名中小学生和老师前来参与。从上午的新书发布到下午的每一场科普讲座,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参与其中。计算机科普馆更是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好评,不少学生家长更是表示以后还会带孩子来参观科普馆。


计算改变未来,驱动数字时代,自CCF计算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编辑出版计算机科普图书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打造计算科普生态,蹄疾步稳迈向未来。


特邀嘉宾致辞



拼图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CCF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CCF会士、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CCF会士、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CCF秘书长唐卫清作为特邀嘉宾致辞,每位嘉宾都发表了自己对于计算科普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唐卫清秘书长表示:“科普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整个国家的科研体系里,科普占的份量都是很重的。”孙凝晖院士亦阐明:“信息也是一门科学素养,整个世界本质都是由物质和信息组成的,学了物质不了解信息,少一半。”金海副理事长则认为:“科普不光是小朋友需要,大朋友也需要。计算是整个信息的基础,是核心,在任何时期都离不开计算。”梅宏院士更是从学会的角度表述了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未来我们会进入计算无处不在、赋能万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数字素养就显得很重要。中国计算机学会正在加大科普的力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CCF计算机科普丛书编委会成立


图片1

参与活动的编委会成员,从左到右依次为:崔原豪、计湘婷、张弛、袁岚峰、臧根林、王元卓、孙凝晖、包云岗、陈钟、尹传红、张军平、李静远、赵天晓


发布“计算三部曲”新书

微信图片_20220810195534


交互式主题论坛,探讨计算的前世今生


以CCF计算机科普丛书编委会新出版的「计算三部曲」为伊始,11位专家学者、科普大V围绕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概念和行业热点话题,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发表了对个人科普经历的心得体验以及对计算发展的个人见解。



1


“我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算法思维,一个是系统思维。”——包云岗

“我个人特别推崇的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科学素养,另一个是科学思维。”——王元卓



2


“人类的经验其实还是凌驾于模型之上的。”——张暐

“未来的产教融合是企业更深入的进入到高校的教育教学系统、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评价系统里。”——计湘婷


3


“技术到未来也是始终从属于人类的,因为它是由人类社会发明的。”——李静远

“人类社会和数字社会逐渐融合在一起,也许未来我们会像元宇宙概念描述的那样沉浸其中。”——张军平




8场主题演讲,计算的发展也是人为的坚守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抢救珍贵的历史记忆、保护好珍贵的历史物件。”——包云岗


“CCM由历史馆、科普馆、未来馆三大部分组成,是世界第一的创新做法。”——臧根林


“量子信息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真正的未来科技。”——袁岚峰


“写科普文章时,要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既不能板起面孔‘讲课’,又不能油腔滑调地只写些‘花边’。”——尹传红


“科普,不能让同行专家说是错的,不能让外行受众说听不懂,让受众能获得接近性理解,要适度放弃“严谨”标准。”——张弛


“不需要是顶级专家或是天才,才有资格分享;你觉得很普通的事情,别人可能会觉得很了不起。”——石侃


“科普要结合事实,激发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一个人做科普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需要更多人来投入这件事。”——戴树玺


“国际形势严重、技术垄断正在加剧、标准先来先到——5G设备商更加赢者通吃。”——崔原豪



专家携手青少年共同游览科普展厅


CCF计算科普展厅于活动当日揭幕启动,首次向大众开放,也迎来了第一批小小观众。

微信图片_20220810192221


     

在本次的计算机科普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我们都无时无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我们不能只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也要汲取知识,努力起来,为社会与国家增添一份力。

——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初二1班 史子辰


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计数”至如今的“电子计算机”,从“烽火狼烟”到“量子信息”。大厅内的每一个模型,每一个技术无不彰显着人类的智慧。

六十年前,老一辈科学家们用算盘不断创造着奇迹,如今新一代科学家们成为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先行者和“文物”的复原者,实现了“从无到有到强”的飞跃

这次非常有意义的科普活动,让我了解我国在这60年里计算机发展取得巨大的科技成果——从算盘到超级计算机再到如今走在世界前列的量子计算机。在外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我国计算机一次次取得突破和飞跃,这凝结着无数科技工作者汗水和智慧。科技强则国强,作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土著民”,我们有责任拂开量子信息的迷雾,接过科技强国的火把,珍惜当下,好好学习,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初三7 陈帅

热爱是藏不住的,会变成眼底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