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CF-联想蓝海科研基金评审结果公布
CCF-联想蓝海科研基金是CCF与联想共同设立的面向中国高校学者的科研基金,旨在将产业前瞻技术挑战与高校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加速前沿技术在产业中的落地。
2023年CCF-联想蓝海科研基金直面学术与产业最新的发展,围绕“人工智能+计算”,关注前瞻技术及其在真实业务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发布了多项前沿技术挑战。基金课题发布后,项目组收到了全国多所高校学者的踊跃申报。联想技术团队及CCF专家从挑战匹配度、课题创新性、技术领先性、产业化可行性等维度进行了严格的综合评审,最终确认资助10个课题,现正式予以公布。
2023年度CCF-联想蓝海科研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如下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 课题名称 | 申请人 | 学校 |
1 | 面向数字人物的紧凑表示模型与高效压缩 | 贾川民 | 北京大学 |
2 | 基于多模态交互的信息理解与情境任务感知建模方法 | 范明明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3 | 基于业务知识嵌入的电力场景图像识别 | 闫云凤 | 浙江大学 |
4 | 面向复杂非结构化地形的足式机器人高动态运动落脚点规划算法研究 | 张巍 | 南方科技大学 |
5 | 基于大模型AIGA的智能化自动化运维决策研究 | 李起成 | 南开大学 |
6 | 面向远程桌面视频流的视频分析和增强 | 陶丹 | 北京交通大学 |
7 | 虚机高可用中的调度及疏散方法研究 | 赵来平 | 天津大学 |
8 | 面向多模态大模型的Prompt学习以及多模态大模型的小型化研究 | 曲延云 | 厦门大学 |
9 | 面向商城营销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知识注入与混合学习 | 赵洪科 | 天津大学 |
10 | GPU内核态虚拟化共享技术研究 | 陈全 | 上海交通大学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期待与各位老师在科研的蓝海上不断探索,持续孵化新技术并推动产业化发展,形成“前瞻问题-创新方案-产业实践-新的前瞻问题” 这一良性循环,持续推动中国产学研合作更上一层楼!
2023年CCF-蚂蚁科研基金数据库实验室专项评审结果发布
2023年CCF-蚂蚁科研基金数据库实验室专项(以下简称“数据库实验室专项”)指南于6月28日发布,经两轮评审共有6位学者获得本专项基金资助,现对评审结果进行发布。
“数据库实验室专项”是“CCF-蚂蚁科研基金”框架下首支面向数据库专业领域的科研基金,为全球数据库领域创新人才搭建产教融合及学术交流的平台。该基金计划面向数据库核心引擎的主要方向展开研究,设置的6项课题与前沿技术紧密结合,旨在助力领先技术在真实业务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数据库实验室专项课题聚焦核心引擎的突破,对于下一代数据库的技术路线和国家数据安全都有重大战略价值。
本次基金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收到了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学者的申请。针对本次基金,我们邀请到来自CCF数据库专委会和蚂蚁集团的共7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了两轮评审。每项申请均由专家组分别从技术先进性、业务可落地性、课题研究匹配度,团队基础等多个维度,给予综合评价。
最终,通过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审和投票,来自6个申请团队的项目脱颖而出。按照计划,本年度资助的项目将于今年10月的NDBC2023会议上进行开题, 以下是本年度CCF-蚂蚁科研基金“数据库实验室专项”入选学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按照课题发布顺序排序)。
2023年CCF-百度松果基金评审结果公示,5位90后博导入围!
9月12日,2023年CCF-百度松果基金(以下简称“松果基金“)评审结果正式公布,26位来自海内外的高校及机构的青年学者获得松果基金支持。松果基金将为学者提供经费、平台、数据等支持,助力AI科研工作成果孵化与创新。
作为百度“500万 AI 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果基金自成立以来备受学界关注。松果基金于2020年由CCF与百度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唯一基于国产深度学习飞桨平台设立的科研基金。通过为期一年的课题项目,面向青年学者提供数百万课题基金,以及价值上千万的平台、数据、技术等多维度的支持与服务。
今年松果基金收到的近200份申报书,申请者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和机构,50%以上申报者均为90后,其中有5位已是博导。
本届松果基金共设置七大课题方向,在鼓励学者深耕深度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同时,还特设了大语言模型、跨模态大模型技术及 AIGC 应用、AI科学计算方向,此三项课题申报率紧随计算机视觉之后。
来自北京大学的刘洋,研究方向是跨媒体智能,即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跨媒体信息分析与智能融合的相关问题,已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顶会上发文30余篇,7项国际多模态分析挑战赛获奖 。本次以《面向通用工具运用的大模型自动工具发现、理解与学习》课题获得松果基金。她表示,“可以把大模型当做一个路由器,用于理解用户的意图并自动进行任务拆分,同时发现并调用它所需要的外部工作,进而完成更高级和多元化的任务”。 写好提示词才能让大模型被更好地使用。
同样来自北京大学的陈帜,主研方向为人工智能+热流物理建模,他认为,“科学需要的是精准,而大模型带来的涌现能力,很有可能让未来的科学预测变得精准,缩短科学探索与工业落地的距离”。
除大模型相关研究之外,来自海内外各高校与机构的青年学者,纷纷围绕前沿课题,结合AI技术展开研究。复旦大学王烁将数学、力学、计算机与医学进行跨学科融合,提出“基于飞桨平台的大规模人群心脏数字孪生研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刘浩研究“基于时空图混合专家网络的极端天气建模方法”,已有多项成果落地与积淀。
接下来,松果基金获得者将围绕申报课题,开展为期一年的课题项目研究。在此期间,百度业务团队将基于飞桨平台提供经费、平台、数据、技术支持等服务,鼓励 AI 创新人才深入产学研融合课题研究,扩容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圈。
2023年CCF-百度松果基金评审名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