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活动日历 > CCF走进高校

CCF@U825:周珏嘉、林峰、许辰人走进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阅读量:1428 2021-12-10 收藏本文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物联网专业委员会承办,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协办的CCF走进高校活动,将于20211213日在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召开,并同步开放腾讯会议线上会议室,敬请关注。

时间20211213日(星期一)14:00-16:00

地点:线上报告

参会方式

1、腾讯会议号:617 739 772

2、免费,CCF会员优先

3、参会须知:实名进入腾讯会议(具体格式:姓名+高校名)

活动安排

时间

内容

14:00-14:40

特邀讲者:周珏嘉 小米集团

报告题目:小米技术脉络详解

14:40-15:20

特邀讲者:林峰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跨模态语音感知:识别与认证

15:20-16:00

特邀讲者:许辰人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泛在互联

报告信息:

报告题目:小米技术脉络详解

报告摘要:基于小米总体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基本了解,深入解读小米的技术脉络,包括智能硬件技术、信息通信、操作系统、软件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多个方面,以及相关的技术人才布局、工程师文化等内容。

嘉宾简介:

周珏嘉,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技术总监、博士后工作站导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硕博。在技术研究和标准化领域从业十余年,涉及计算机和无线通信的多个技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家居、5G/6G通信物理层/射频技术、能量传输和存储技术、操作系统及应用、虚拟现实等,提出发明专利100余项。多年参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组织工作,牵头或参与标准项目80余项;参与3GPPUSB IFW3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输出多篇技术提案。担任CCF物联网专委会常务委员,GlobecomCCF等学术组织和会议审稿专家。


报告题目:跨模态语音感知:识别与认证

报告摘要:语音交互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对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报告中,我将介绍跨模态语音感知的两方面工作,多模态语音识别和指纹声音身份认证。多模态语音识别是通过毫米波与语音相融合,开发的一种毫米波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融合了两者模态的优势,实现高抗噪,远距离,稳定性高的语音识别系统。我们建立感知喉咙振动的毫米波与语音之间相关性的数学模型,为系统的融合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针对语音识别中的两大难题:一是在恶劣条件下检测语音活动,二是在多人场景中锁定用户,我们基于相关性模型设计了语音活动检测模块和用户标定方法来解决以上难题。为了充分利用两者的相关性,我们基于注意力机制设计了融合网络,并提出了重校正模块和投影模块来解决特征提取与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指纹声音身份认证利用带有指纹的粗糙指尖摩擦智能设备(如VR头盔,智能手表)表面产生的声波,从中提取反映指纹差异化的特征,构建了层次化指纹音特征提取模型,使指纹音系统变成一个新型指纹扫描仪,保证了指纹音区分用户的准确率。该方法无需传统的高能耗高价格光学或电容指纹传感器,而仅需日常常见的低能耗低成本的麦克风就可以实现指纹身份认证,可以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等物联网终端。

嘉宾简介:

林峰, 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CCF/IEEE高级会员,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杭州市特聘专家。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在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助理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安全,智能与移动传感,无线安全,生物识别身份认证,人工智能等。在国际一流期刊与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80余篇高水平论文(CCS, MobiComMobiSys, SenSys, NDSS, Infocom, UbiComp, TMC, TIFS, ToN),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一项。担任IEEE Network等期刊编委和MobiCom, SenSys, MobiHoc等会议TPC成员。获2021 ACM SIGSAC China新星奖,MobiSys’20Globecom’19, BHI’17会议最佳论文奖,HotMobile’18会议最佳演示奖,SenSys’21Infocom’21会议最佳论文奖提名和IEEE J-BHI期刊封面亮点文章等奖项。带领学生获中国研究生创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报告题目: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泛在互联

报告摘要:高速移动场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其泛在互联的需求仍受限于现有基础设施的底层技术、部署成本以及协作能力。本报告将围绕着车路协同和高速铁路这两大典型高速移动场景讨论两个问题:1. 是否有可能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一种新型车联网感知互联技术同时兼顾高能效和低成本?2.是否有可能在不改变已有网络软硬件基础设施部署的情况下优化全网资源利用并提高用户上网体验?本次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光标签感知互联以及数据驱动多路多通技术等方面进行的初步探索和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以上两个问题给以肯定回答。

嘉宾简介:

许辰人,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长聘副教授、计算机学院软硬件协同体系结构(SOAR)实验室主任。2014年从美国罗格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后,AT&T香农实验室和微软研究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领域为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边缘云计算及其在后5G时代的移动感知互联全场景(包括交通、医疗和物流等)应用。主持研制面向车路协同的光标签研究成果获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2018)并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媒体报道;感知通信一体化移动全网聚合传输加速技术在数亿移动终端用户和高铁WiFi设备中得到商用。担任《ACM IMWUT/UbiComp》、《电子学报》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编委,SIGCOMM/MobiCom/SenSys等会议组委会委员和/或论文评审委员(TPC),国际嵌入式系统专委会ACM SIGBED跨专委外联部主任、中国区秘书长以及国际移动计算专委会ACM SIGMOBILE信息部主任。

CCF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