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再聚!第八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4)顺利落幕
今日,第八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4)在沈阳顺利落幕,本届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以下简称“CCF”)主办,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近600人相聚沈阳,共同探索数字化时代教育发展新路径。
大会期间主会场设置6个主题报告,1个大会论坛,3个观点报告,2个CCF杰出教育奖SPEECH,为参会者呈现高水准、高质量的专业报告和研讨内容;分会场聚焦15个话题,多维度深入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昨日开幕式与主题报告、分论坛精彩回顾
聚焦教育数字化发展 | FCES2024今日在沈阳开幕
(https://mp.weixin.qq.com/s/1FU5ySWpE7EJehk2MM1LYQ)
主题报告
今天是峰会第二天,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CCF理事、教育专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莉主持。CCF会士、名誉理事、首届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周兴社,CCF理事、高性能计算专委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管海兵,IEEE期刊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总编、 Nature-HSSC副编、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王敏娟分别作主题报告。
周兴社教授在报告《生成式AI及其对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影响》中首先分享了对生成式AI的几点认识,随后从直接影响、宏观影响、深层影响、科研创新影响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成式AI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他提到,生成式AI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引发的风险与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工具目前的局限性、应用依赖性、不当使用风险性等都需引起我们的重视。最后,他重点分析了生成式AI与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关系,生成式AI以计算技术为核心,与新型计算技术相辅相成,并形成了较强数据分析能力。他提出,要及时实施专业教学内容优化,强化计算创新能力培养,率先研发与应用计算机类专业教育大模型,深化专业教师与智能助理协同研究与实践。
管海兵教授在报告《培养各专业大学生的计算交叉能力》中提到,各专业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早期采用学校层面开设计算类通识课的模式,近期演进到在专业层面开设特色计算课程的模式,但已有模式都难以培养出兼具专业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他从“组建校级计算服务团队”“自主研制教学和科研协同的实战型计算平台”两个方面,具体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将计算深度融入专业课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经验。
王敏娟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如何轻松将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工程教育场景中》。她从一段人工智能制作的教学课程视频出发,向大家介绍了国内外各类热门的AI工具,展示了如何轻松将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工程教育及其他学习场景中。最后,她通过一个引人深思的例子,讨论伦理问题,如抄袭、偏见和隐私,展示人工智能对于某一著名电影角色截然不同的感知。
CCF杰出教育奖SPEECH
CCF 杰出教育奖SPEECH环节由唐卫清秘书长主持。“CCF杰出教育奖”是CCF为推动中国计算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进步而设立的奖项,用以表彰在计算机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突出贡献,或在CCF推动中国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有重要贡献的人士,该奖每年奖励不超过2个人。今年,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特别设置“CCF杰出教育奖SPEECH”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莉与CCF会士、CCF教育工委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臧斌宇2位获奖者现场分享了他们对计算机教育的独到见解。
郑莉教授的报告《教育的个性化与规范化》以自己的工作经历与成果,从多个角度分享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催生课程规范和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与标准更好地支撑了个性化教学的观点:以多种教学模式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习惯;以丰富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支持不同的学习路径和评价方式;以课程内容知识点与能力要求的规范化,支持不同学校、不同学习者群体和个体基于规范定制个性化的课程;以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促进优质教学资源互联互通。
臧斌宇教授在《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报告中,结合本人在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二十多年工作经历,分享了在两所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工作。主要总结了四点经验:基于“实践-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借鉴CMU、MIT、Stanford等学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学生特点,建立知识融合的计算机系统能力课程培养体系;从互联网应用入门、到构建面向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最后是支撑这些架构和系统的原理与理论,由此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此目标,并据此改进传统课或增设新的课程。
观点报告
观点报告环节由CCF教育工委执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涵主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王宏宁,CCF杰出会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长范纯龙和华为开源与开发者发展部副部长张存燕3位专家分别就《人工智能辅助教育在清华大学的探索与实践》《面向课程的精准管理能力建设》《共筑智能世界根基,培养新时代数智人才》三个主题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王宏宁结合清华大学于2023年秋季学期启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工作方案”中为8门试点课程根据其不同学科特点开发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体助教系统的实践经验,为大家展示了智能助教系统的主要功能,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造成影响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CCF杰出会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长范纯龙基于目前本科高校普遍面临生师比高、生均投入低、管理能力建设中系统工程理念匮乏等现实困难,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分享了借鉴企业管理和软件研发中的成熟度思想,构建精准度量、模型驱动、数字化支撑的教学过程精准管理体系的经验、实施情况与成效。希望用做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做教学研究,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实施教学管理。
华为开源与开发者发展部副部长张存燕分享了华为与学校携手开展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经验,包括依托智能基座、布道师计划等开展新时代数智人才培养,将鲲鹏、昇腾、鸿蒙、云技术融入院校课程体系,通过办大赛、高校行、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以“专业课程”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以“真题真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高校教师”为主体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让技术创新驱动知识更新,人才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分论坛
27日下午还举办了7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新时代下计算机课程思政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养行业特色化软件人才”“面向应用研究类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与人才培养”“数字金融类交叉人才培养之路”“民族类院校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精准管理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创高校ICT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七大主题展开研讨。
“新时代下计算机课程思政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聚焦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计算机科学教育紧密结合,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共同探讨了包括思政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合的新途径、计算机伦理与职业责任的重要性、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如何在国际视野下进行本土实践等议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养行业特色化软件人才”分论坛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行业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深入探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行业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和探索的新模式,特别是通过行业交叉、产教融合、数智赋能等路径推动软件人才自主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做法、新实践和新经验。
“面向应用研究类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与人才培养”分论坛以操作系统产业和教育生态为主线,聚焦创新创业大背景下,生态内企业对创新教育的支持和需求以及高校如何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适配双创需求,通过融入产业和创新创业要素,助力专业和课程特色凸显。分享了应用研究型以及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如何强化系统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国内外代表性企业对高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的思考和个性化实践经验。
“数字金融类交叉人才培养之路”分论坛深入探究了交叉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从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等多个维度,分享经验、凝聚共识,促进我国在数字金融类交叉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提升与效率优化,为金融等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民族类院校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荟集民族类院校计算机学科领域从事相关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针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程教育认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育人过程、质量保障、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议题,分享了民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搭建了民族类院校教育的交流平台。
“精准管理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分论坛深入探讨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度量能力建设和教学模型应用为核心的精准管理能力建设,专家们围绕教育度量能力建设、教学管理模型及数字化转型策略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产教融合,共创高校ICT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分论坛通过嘉宾的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探究立足于国产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如何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强化与产业界的紧密对接,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这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有效策略,也是面向未来布局的长远之计。
“教育数字化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在各位参会嘉宾的深入交流和智慧碰撞中,本次峰会圆满落幕。我们相信,本次峰会的成果和精神将转化为实际行动,让计算机教育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
第八届CCF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2024),再见!期待来年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