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CNCC | 第三届卫星计算论坛:未来机遇与关键挑战

阅读量:0 2024-09-18 收藏本文


CNCC2024



论坛简介:

第三届卫星计算论坛:未来机遇与关键挑战

举办时间:10月24日13:30-17:30

地点:秋苑-小吃街二楼 (宏宝楼)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4)最终信息为准



目前人类社会在自然科学上仍然没有较大的突破,世界生产力总和没有增量,导致国家间竞争加剧,国家内内卷严重,为此人类社会一直在努力。与以AI为代表的“向内”新质生产力热火朝天不同,以太空为代表“向外”新质生产力还处于初级阶段。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做些什么,是我们计算机人一直思考的,以计算机学科为例,相比“入地和下海”的需求,以卫星为代表的“上天”可能会为成为推动人类生产力总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方向,更能为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和应用场景。为此,我们发起了卫星计算论坛,想通过该论坛,着重解决卫星计算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如算力的可分解性、网络的可重构性、软件的可演化性、数据的可融合性、服务的可迁移性等。本次第三届论坛,我们邀请了在星载软件、天基遥感、天地网络,卫星AI应用以及卫星物联网等方面做出突出成果的学者来分享成果,参与对话。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卫星计算研究,在共同面对人类社会发展瓶颈中增加我们计算机人的贡献点。








论坛日程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面向星载控制软件的智能运维研究与实践

李青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算网融合:提升天基遥感服务能力

底晓强

长春理工大学

3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空间段计算需求分析

朱野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4

卫星物联网传输与计算技术

孔令和

上海交通大学

5

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及其应用领域赋能

杜博

武汉大学


Panel环节

全部论坛讲者



论坛主席及嘉宾介绍


 论坛主席

图片


图片

王尚广

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包括:卫星计算、服务计算、边缘智能、核心网系统、卫星操作系统等,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类项目50余项,获得USENIX ATC、IEEE ICWS等多个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以及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特邀嘉宾(拟参加)

图片



图片

梅宏

CCF会士、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CCF/ACM/IEEEFellow。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研究,在构件化软件中间件、开发方法学和工具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IEEE 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等重要奖项。曾担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组长,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重点科技研发专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总体组组长,国家“科技创新2030 -重大项目”大数据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和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等。


 特邀嘉宾

图片



图片

蒋昌俊

CCF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讲席教授


同济大学讲席教授、Brunel University London名誉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等。成果获中、美、德等国发明专利120余件、国际PCT 22件;发表论文300余篇(含ACM/IEEE汇刊100余篇),中英文专著6本;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1)、HO PAN CHING YI Award(独立)等。他长期致力于网络计算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被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印度等国家院士等知名专家正面评价和引用,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报告嘉宾

图片


图片

李青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CCF杰出会员,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委,系统软件专委会、开源发展委员会及大数据专委会执行委员。西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西电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研究AI Agent与自主智能软件工程、航天软件智能构造与安全保障、国产基础软件研发及开源生态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千万级研发项目等70余项,在ICSE、ASE等高水平期刊/会议发表论文130余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6项。

报告题目:面向星载控制软件的智能运维研究与实践


报告摘要:星载控制软件在复杂多变的空间环境下面临着非预期任务变更、未知故障频发等威胁软件安全可信的严峻挑战。因此,为保障该类软件在深空探测等重大任务中的长久稳定运行,报告探讨了从人工制定规则、发展到数据驱动推理、最终形成知识自主决策的软件智能化运维方法,并结合真实航天任务,介绍了该方法辅助星载控制软件增量学习经验知识、实时感知环境变化、自主调整软件状态的工作机理,并展望了未来航天星载软件在轨安全可信保障的研究前景与重要研究方向。


图片

底晓强

长春理工大学教授


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信息化中心主任,吉林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CCF长春分部副主席,获吉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获吉林省的科技奖、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报告题目:算网融合:提升天基遥感服务能力


报告摘要:目前,遥感星座能够获得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影像。然而,受到星地链路传输速率和地面接收站数量的限制,导致在轨遥感数据不能及时回传到地面,无法为大量用户提供实时服务。本报告面向数据、网络和算力资源的融合优化,具体介绍网络状态感知、动态重构,基于时空表征的遥感数据缓存决策与分配,多路径协同传输与分发策略和算网资源的协同调度方面的工作。


图片

朱野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现任通信卫星总体研究所所长,卫星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组织团队开展卫星自主运行、面向卫星制造总体设计、星载软件技术等研究工作。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卫星工程项目,参与或主持的卫星已成功发射40余颗。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次。

报告题目: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空间段计算需求分析


报告摘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过整合卫星网络、空中网络和地面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无缝覆盖和信息互联。空间段巨型星座的设计是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网络架构设计中卫星承载的功能与空间段的计算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面向卫星稳定可靠运行,通信协议处理,通感算一体化等系统需求,分析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空间段承载的计算需求。分类讨论计算的响应时间,并发能力,准确性,资源利用率,系统稳定性等关键特性对空间段系统不同需求的影响。讨论面向空天一体化网络空间段计算需求的系统架构设计,异构分布式计算方案。


图片

孔令和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电信学院副院长,网安学院党总支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物联网领域研究,出版专著4部,共计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15项。担任东海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副主任设计师,负责卫星物联网星地通信载荷的研发。担任IEEE TMC、TII、Network编委。

报告题目:卫星物联网传输与计算技术


报告摘要:在海洋、高山等地面基站难以覆盖的地域,卫星作为基站提供地面终端的接入,形成卫星物联网。由于星载算力有限,现阶段大规模卫星遥感数据需传回地面信关站后才能处理计算,占用非常稀缺的星地通信带宽。然而,星间通信具备大量富余带宽。因此,研发基于国产卫星和星间通信网络,构建多星、星地融合的分布式智能计算与网络系统。


图片

杜博

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北省杰青。现任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计算机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ESI高被引或热点论文23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获得2024年湖北省首届青年创新奖(序1),201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序1);2020、2021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20年湖北省首届专利银奖;2019-2023年科睿维安全球高引学者;2020-2023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多次获多项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以及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类全球竞赛冠军。

报告题目: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及其应用领域赋能


报告摘要:多模态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通过整合学习文本、视觉等多模态数据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模型的多模态理解和人机交互能力。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大模型也有望助力赋能各行业发展。本报告将探讨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与研究挑战,以及介绍团队从通用基础大模型到医疗、遥感垂直领域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多模态大模型在特定垂直领域的应用潜力和赋能效果,并为未来的大模型技术发展和赋能应用提供前瞻性视角。





关于CNCC2024




CNCC2024将于10月24-26日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举办,大会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计算引领未来”。大会为期三天,包括18个特邀报告、3个大会论坛、138个专题论坛及34场专题活动和100余个展览。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内外顶尖学者、知名企业家在内的超过800位讲者在会上展望前沿趋势,分享创新成果。预计参会者超过万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