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聚焦

CNCC | 第二届智能网络与网算融合论坛-大模型AIGC时代的智能网络技术

阅读量:6 2024-09-30 收藏本文


图片

CNCC2024



论坛简介:

第二届智能网络与网算融合论坛-大模型AIGC时代的智能网络技术

举办时间:10月24日13:30-17:30

地点:夏苑-谐奇趣东角楼一楼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4)最终信息为准



近年来,以大语言模型生LLM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当前,大模型的参数量以每2年410倍的速度增长、算力需求以每2年750倍的速度增长,单个算力中心的算力增长速度和内存带宽及容量增长速度远远无法满足大模型训练的需求。因此,发展算力网络,从而广泛汇聚泛在的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算力资源成为大模型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网络作为智能算力的传输桥梁,已经成为大规模集群训练的关键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万卡级别的互联需求催生了NVLINK、InfiniBand、RDMA等定制化高性能网络技术,而跨广域网的算力中心高速互联需求也催生了W-RDMA等新技术。然而,跨云边端的多芯多设备多集群高速互联性能的将会受到节点间资源异构性、互联带宽、网络拓扑、通信协议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解决跨尺度、多层次的互联挑战。


本论坛面向互联网、物联网、网络安全和云边协同智能应用等多元化领域研究场景,探讨大模型时代下的智能网络与算网融合技术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并思考大模型时代智能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论坛日程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智能化领域定制网络iDSN技术

苏金树

国防科技大学

2

Decentralized Computing and AI Infrastructure for Web3

曹建农

香港理工大学

3

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安全与评测

任奎

浙江大学

4

智能协作的开放安全互联网

徐恪

清华大学

5

Serverless AI on SuperPODs

谭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anel环节
1) 面向大模型的智能算网融合
2)大模型时代下的边缘智能计算

过敏意

上海交通大学

王兴伟

东北大学

李向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褚晓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邢国良

香港中文大学

王新

复旦大学

崔勇

清华大学

刘云新

清华大学

陈旭

中山大学

赵宝康

国防科技大学




论坛主席及嘉宾介绍


 论坛主席

图片


图片

傅晓明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IEEE Fellow,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东北大学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工学学士、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硕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工学博士。2007年初成为德国哥廷根大学270年历史上首位华人终身教授、互联网实验室主任,并先后兼任学院学术院长、国际办公室主任、系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德社会计算社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2023年起任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筹)首席科学家。


 论坛共同主席

图片


图片

郭文忠

CCF杰出会员,福州大学教授、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特级人才后备人选,CCF杰出会员。主持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30多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杰出奖1项。


 论坛讲者

图片


图片

苏金树

CCF会士、互联网专委会荣誉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军委装备发展部某专业组副组长。获国务院政府殊津贴,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我国计算机网络学术带头人之一,在高性能路由器和网络安全方面,做出系统性和创造性贡献,带领团队先后研制了三代代表国家水平的高性能路由器,四代代表国家水平的网络安全设备,作为首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报告题目:智能化领域定制网络iDSN技术


摘要:AI4S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趋势,也在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主要讨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AI4S的通用方法与主要进展;二是经典智能技术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三是大模型在网络技术中主要应用,四智能技术在iDSN中的实践。


图片

曹建农

CCF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讲席教授,研究生院院长、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与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分布式系统、无线感知与网络、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移动云和边缘计算等。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500余篇,出版6本合著和9本合编著作。获13项专利、获2017 年CCF海外杰出贡献奖。

报告题目:Decentralized Computing and AI Infrastructure for Web3


摘要:Web 3.0 是建立在去中心化计算和数据基础设施上的下一代互联网,它利用了区块链、智能合约、虚拟资产和其他先进技术和应用。报告将重点介绍DCEAI,这是一个去中心化协作边缘人工智能平台,旨在利用编程模型的去中心化计算能力,促进边缘原生当代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和部署。Web3 AI 平台将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用户、模型开发者和设备供应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实现了更高效、更可扩展、更具成本效益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图片

任奎

CCF会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安全、智能设备与车联网安全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10余篇最佳论文奖和时间考验论文奖。获得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浙江大学伯乐奖、国华杰出学者奖、IEEE CISTC技术成就奖、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杰出研究奖、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职业奖等多个奖项。

报告题目: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安全与评测


摘要: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新一波的热潮,已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的技术竞争点。然而,近年来人工智能安全事件频发,随着大模型能力的快速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的风险越来越高,比如深度合成内容导致网络诈骗和虚假信息传播,妨害社会安定与国家安全,亟需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安全评测并增强。本报告针对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介绍浙大网安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系列工作,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安全评测平台、多模态深度合成检测平台以及多模态合成内容安全标识平台,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可信发展。


图片

徐恪

清华大学英诺讲席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CCF A类期刊和会议发表70多篇论文,获得CCS 2020最佳论文提名,USENIX Security 2023和2024的杰出论文奖,USENIX 2024的互联网防御奖,IWQoS 2021和2024的最佳论文奖等。

报告题目:智能协作的开放安全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取得的巨大成功源于其开放性思想和“核心简单边缘复杂”的设计理念。然而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如何在保持互联网开放性的同时提升其安全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通过创新发展互联网分布式协作的设计原则,我们提出了智能协作的开放安全互联网总体设计,建立了从端系统地址安全和协议栈安全、智能设备和转发安全、域间路由协议安全、动态流量安全到应用安全的完整技术体系。本报告将简述总体设计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以期推动开放安全互联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图片

谭焜

华为中央研究院副总裁


华为科学家,华为 2012 年分布式与并行软件实验室主任和首席专家。其团队为华为的许多产品开发前沿的Al框架、云原生、无服务器、大数据分析和云网络技术。在加入华为之前,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无线与网络组研究经理和高级研究员。曾获2009年USENIX NSDI最佳论文奖和2019年USENIX Test-of-Time Award。

报告题目:Serverless AI on SuperPODs


摘要:现代大型AI模型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速互联,而这些可能只有专门建造的基础设施或铝超级计算设备才能提供。然而,管理如此强大的计算基础设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企业开发人员可能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随着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复杂,停机时间会越来越长;要并行化 Al 工作负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由于未优化资源扩展而导致的非线性性能;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本报告将首先讨论构建 SuperPOD 及其软件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然后介绍我们在构建无服务器Al平台方面所做的一些早期努力。


 论坛嘉宾

图片


图片

过敏意

CCF会士、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担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主编,并长期担任包括IEEE TPDS、JPDC、TCC等国际著名期刊的编委。他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超过500篇论文。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教育部、上海市等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多项。


图片

王兴伟

CCF会士、互联网专委会主任,东北大学教授、副校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兴辽计划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会士遴选委员会委员。


图片

李向阳

CCF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信息智能学部执行部长


ACM中国前联合主席,ACM理事会常务理事,CCF常务理事,新创讲席教授,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安全项目首席科学家,曾担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 EMC讲席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教授。从事智能物联网、物联网和数据安全隐私、数据共享和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图片

褚晓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


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系统、并行和分布式计算、GPU计算等。获2021年IEEE INFOCOM、2021年DASFAA-MUST、2020年IEEE GreenCom、2018年IEEE DataCom、2015年BigCom,以及2010年IEEE CIT等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在诸多知名国际会议担任大会主席或者程序委员会主席,包括IWQoS 2024、BigCom 2023、GreenCom 2022、HPCC 2021、DSS 2020、QShine 2019等;担任或曾担任国际期刊IEEE TCC、TNSE、IoTJ、TBD、IEEE Network、TII的副编委或客座编委。


图片

邢国良

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


IEEE Fellow, 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终身教授。邢教授研究专注嵌入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健康、物联网系统等方向。邢教授曾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事业奖(CAREER),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奖,香港中文大学杰出研究及杰出学者奖。邢教授的工作在包括MobiSys、MobiCom、IPSN、ICNP、SenSys、IoTDI等多个国际顶级会议上获得6项最佳论文奖和7项最佳论文候选。


图片

王新

CCF杰出会员,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YOCSEF荣誉委员。研究兴趣包括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无线与移动网络、数据中心网络、网络存储系统等。曾入选上海市科委“科技启明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首届谷歌奖教金。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图片

崔勇

清华大学教授、互联网体系结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曾获首届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先后担任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工作组主席和4个IEEE期刊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发明二等奖1次、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以及国家信息产业重大发明2次,作为大会副主席在北京成功组织了网络领域全球顶级盛会Sigcomm'19。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体系结构和数据驱动网络等。


图片

刘云新

清华大学国强教授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亚信科技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原微软研究院异构计算研究组负责人。长期从事AIoT、移动计算、边缘计算、异构计算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应用到微软的多项产品中。获得2022 CCF科技进步一等奖、MobiSys 2021最佳论文奖等奖项。曾任MobiSys 2023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和MobiHoc 2021大会共同主席。


图片

陈旭

CCF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副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先进网络与计算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德国洪堡学者、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和广东省高层次人才项目。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NSFC-广东省大数据中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创新团队等项目与课题。曾获得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香港青年科学家奖、IEEE计算机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亚军, IEEE INFOCOM/IWQoS/ICC最佳论文奖项等学术荣誉。


图片

赵宝康

CCF杰出会员、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


国防科技大学首批学科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算力网络、智能计算、网络安全等方面学术研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863等科研项目多项,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空间路由器并实现在轨验证,近年来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中国电子学会二等奖(2)。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知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关于CNCC2024




CNCC2024将于10月24-26日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举办,大会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计算引领未来”。大会为期三天,包括18个特邀报告、3个大会论坛、138个专题论坛及34场专题活动和100余个展览。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内外顶尖学者、知名企业家在内的超过800位讲者在会上展望前沿趋势,分享创新成果。预计参会者超过万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