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未来之路 | CNCC技术论坛
本论坛将于CNCC第三天(10月24日16:00-18:00)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二层海南厅举行,将分享国内几所高校北大、清华、北航、国防科大、南大、中科院计算所,近几年在实践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方面的新经验。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具备计算机系统能力是其相对其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大优势,这一点已得到普遍认可,并一定范围内得到实践。计算机系统能力是指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层面的基本原理来构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应用系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际计算机科学课程大纲CS2013中对计算机系统能力也有明确涉及和阐述。本论坛将讨论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要点、难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并将分享国内几所高校北大、清华、北航、国防科大、南大、中科院计算所,近几年在实践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方面的新经验。论坛将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实施方式、挑战问题、国内外成功经验是什么?等等。
论坛主席
北京大学
张铭
张铭,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委员,ACM教育专委会惟一的中国理事。自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本挖掘、机器学习等,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合作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0多篇,谷歌学术被引9000多次,H因子37。获得机器学习顶级会议ICML 2014最佳论文奖、网络信息处理顶级会议WWW 2016最佳论文提名。发表于WWW 2015的网络表征模型LINE被引2400余次,是WWW会议2015-2019五年高引论文第1名。主讲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入选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国防科技大学
王志英
王志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曾担任2届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获2017CCF杰出教育奖,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讲者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小鹏
报告一题目:系统能力培养的实践之路
报告摘要:系统能力是近年来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热点之一。报告首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系统能力培养的多方面概况,然后从微观层面介绍了北航系统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其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对于专业开展系统能力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报告人简介:高小鹏,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等。主讲本科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组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CCF计算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
刘卫东
报告二题目: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实践及展望
报告摘要:本报告总结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系统能力培养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和系统能力培养在高校的推广历程,分享讲者对系统能力培养工作的一些思考,并对后续相关工作提出展望。
报告人简介:刘卫东,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ACM(中国)教育委员会委员,SIGCSE主席团成员,ACM/IEEE计算机工程课程委员会(CE 2016)委员。教育部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计算机系统能力推进工委会主任。长期从事分布式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大型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具有丰富的项目研究和技术开发经验。研究分布式信息系统和云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服务网格、数据集成理论与算法。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多年,该课程为国家、北京市、清华大学精品课程,主持清华大学挑战性课程《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与实现》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南京大学
袁春风
报告三题目:智能时代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构
报告摘要:本报告将从一些简单的编程例子和具体事例说起,以阐述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何要进行系统能力培养;然后,简要介绍国内外高校在系统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重点介绍南京大学提出并实施的纵向跨层次、横向跨课程的三纵四横双向关联融合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总体思路和实践成效。
报告人简介:袁春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组成原理”;主持江苏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习题解答与教学指导》;主编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计算机系统基础》和《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先后获2011年江苏省“质量工程”教学奖励、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慕课“计算机系统基础(一)”和“计算机系统基础(二)”分别获2017年和2018年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获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特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计算与并行处理技术、Web信息检索与文本挖掘技术等,在相关领域承担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近100篇,两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江苏省优秀软件一等奖。
中科院计算所
包云岗
报告四题目:开源芯片生态与敏捷设计方法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报告摘要:2019年10月的《经济学人》杂志撰文预测:“开源软件是过去十年来智能手机大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像RISC-V这样的开源硬件也许会在未来十年内让其他设备实现类似的扩张。”以RISC-V为代表的开源硬件影响力已经从学术界扩展到社会各界。2020年3月,RISC-V基金会正式宣布将基金会总部迁至瑞士,更是广受全球关注。本报告将首先介绍RISC-V与开源处理器生态的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的“一生一芯”计划中5位本科生在指导团队支持下完成的一款64位RISC-V开源处理器核。最后报告将分享“一生一芯”计划开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报告人简介:包云岗,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专栏主编,ACM China副主席,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2008年获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2010-2012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开源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等。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算所-华为战略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及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制多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2016年中国计算机大会特邀大会报告人、ARM2018全球研究峰会三个45分钟特邀大会报告人之一,荣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北京大学
陆俊林
报告五题目: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设计和实施
报告摘要:本课程是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从程序开发者的角度描述了计算机系统如何生成并执行程序、如何存储信息和相互通信,涵盖计算机系统从上到下的多个层次。教学团队采用大班授课加小班研讨的模式,利用大班统一授课、讲授理论知识,同时在小班中深入研讨,消化大班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课程还设立了“智能评价系统”,有效激励学生对课程实验的钻研热情。
报告人简介:陆俊林,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所副所长,ACM SIGCSE中国分会副秘书长,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长期从事中国自主微处理器和计算机系统的研究。
国防科技大学
陈娟
报告六题目:国防科大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高性能计算课程建设
报告摘要:高性能计算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研究领域,高性能计算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高性能计算系列课程建设难度大,对学生系统能力培养要求高。本报告将介绍国防科技大学在高性能计算系列课程建设过程中,是采用怎样的系统能力培养理念,是如何实践系统能力培养方案,以及取得了怎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并将结合国际ACM/IEEE计算课程体系规范CC2020中提到的胜任力模型,进一步阐述系统能力培养以及高性能计算创新人才培养。
报告人简介:陈娟,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国家公派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中国ACM教育专委会(SIGCSE China)秘书长、常务理事,国际ACM/IEEE计算课程体系规范CC2020工作组成员,CCF杰出会员,CCF高性能计算专委/理论计算机专委会委员。国防科大高性能计算系列课程建设负责人,全英文主讲4门国防科大高性能计算相关课程。获2019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1),获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1)。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等10余项课题。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高能效计算相关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Cluster, Parallel Computing, SIGCSE, FIE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累计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9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担任ACM SIGCSE四大会议之一CompEd2019本地共同主席、2018-2020 ACM TURC (SIGCSE China)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CCF推荐
【精品文章】
CCF颁奖典礼限量门票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