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玲:魅力CCF—来自一名无缝观察者的观察 | CCF创建60周年文集-20
人的记忆是种奇妙的东西,大部分场景会随时间推移变得模糊,但很多瞬间就像被刻入脑中,无论什么时候记起都会非常清晰。关于CCF,这样的体验很多。
一起驱车去吕梁教育扶贫,山路崎岖迂回,在牛家寨歇脚吃午饭,子德老师大姐做的面食美味无比,院门上的燕子窝里老燕飞出飞进捉虫喂小燕;YOCSEF总部委员对某地开展工作不力的主席严肃问责,那位主席表情尴尬;在CCF理事长竞选时,知名高校副校长被代表一句一句地追问如何履职,紧张激烈;在CCF年会上,不止一位老院士、老教授讲起接到获奖电话时,以为是有人在开玩笑……
CCF就是这样,一直散发着一种魅力,独特、持久,因而不断吸引着学术界、产业界的各方“神仙”加入。我也是被这种魅力吸引,十几年近距离也可以说是无距离观察,并参与其中。
2011年6月,吕梁教育扶贫队成员在牛家寨子德老师家中吃饭
吕梁教育扶贫队成员在被走访学生家
这是一个不同于我国传统学术社团的一个组织,学会内部治理一直力求完善,运行一直努力与国际接轨。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都不像其他学会,或者是官员退休后担任,或者是安排家属就业之地,每个岗位都得竞争竞聘上岗。因此,不管是企业大佬还是学术大牛,谁可当选,选票数量说了算。这充分体现了平等、民主、开放原则。
在这其中,我是学习者,也是受益者,与很多会员成为挚友。学会为我提供了大量报道线索和素材,这些年足有上百篇的大大小小报道,《一个学会的民主改革之路》《一年“开除”13名理事》《淘汰研究生,导师怕什么》《奖励异化 带坏科研风气》《推荐制势如破竹,奖励异化迎刃而解》《美国芯片禁运 中国危中有机》《中国计算机学会建议制定反禁运法》《如果AI作恶一定是人在作恶》《科研乱象能否令行禁止》《建立独立的“学术共同体”很难》……
管中窥豹,从题目可见计算领域这些年的迅猛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这些报道中看出CCF并不是单纯推动计算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而是关注科技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技术与应用如何相互促进,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人才培养和奖励评价如何更加合理等等。
2018年5月,我在CCF YOCSEF二十周年庆典上获得媒体特别贡献奖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但科学之光照耀的不单是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让科学精神发扬光大,以推进社会整体进步。因此,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AI各种概念一拨又一拨喧嚣之时,在CCF的各种公开或者非公开的讨论中,总能听到理智客观、实事求是的观点。他们是从专业实际出发,不否定技术的先进性,也不回避技术的局限。对于科技这把双刃剑,学会也是较早把计算伦理、计算与法律列入CNCC的讨论内容。
对于人才培养,高校教学,学科设置,同样都是学会关注的重点,有相应的专业委员会。
如果总结CCF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则意识明确。学会有极强的规则意识,有各种规章,这些文字都是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下来的。在讨论制定的时候,可以广泛征求和充分讨论,但是一旦确定,则每个会员都要遵守。例如,理事会制度,一年请假不能超过两次,否则除名。因此,为了开一次会,拉着行李箱从各地赶来开会,开会后立刻奔向机场,在CCF会议上是常常可以看到的。
2020年,有一位会员发表不当的涉恐言论,学会也是按照会员章程,将这位会员公开除名。
第二,为谁服务清晰。个人付费会员是CCF的创新之处和价值体现。源于初心,守住初心,为会员服务,促进计算领域学术和产业、行业发展。在这个出发点也是目标的引领下,学会才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多更大平台,丰富为会员服务的形式和渠道。
有一年,学会在某地一会议因酒店餐饮污染,造成很多参会者腹泻,但酒店处理不及时。学会秘书处得知情况后,立刻发表声明,声援会员,敦促酒店妥善处理。这种特殊情况,学会成为会员的坚强后盾,充分体现了为会员服务的学会宗旨。
第三,建设学术共同体。在一些社会事件发生时,特别是面对与计算行业有关、影响社会与公众利益的社会事件时,CCF反应迅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管是3Q大战,还是微软黑屏事件、WIN7停服、美国芯片禁运,CCF都没有缺位。当然,构建学术共同体很难,CCF仍在探索。
应该说,学会树立起品牌,有了现在的影响力,还是源于人和制度。最近二十多年,历任理事长都是学会改革的支持者,他们的支持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然,这些年还是因为学会有一个灵魂式人物---杜子德。
按照学会的文化,大家之间都直呼其名,不论长幼,二十多岁的小伙伴也会叫长辈“子德”。但是我一直还是习惯叫杜老师,因为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
有能力、有勇气、有骨气,还有一点点“霸气”,这种霸气不是为人之上的霸道,而是基于公心产生的自信和威严,是想做事、做成事的自信。在微软黑屏、透明计算、退出高校工程教育认证等问题上,都表现得很硬气。坚持原则,勇于亮明学会集体观点。事实证明,这些略冒风险的决策,结果都证明是正确的,维护了学术的公平公正。
这种“霸气”吸引来很多志愿者。很多在计算机领域响当当的人物心甘情愿为学会付出时间、精力,做志愿工作,这样的名单能列出长长的一串。有些人的学生的学生已经是行业翘楚,老师依旧在为学会服务。我想,他们之所以投入时间和精力,也都是为了本行业的技术发展,人才发展,这也是公心和初心。
一个组织的文化一旦形成,会产生很强大影响力,吸引赞同者,同时也会“塑形”,会员之间相互影响,大家价值观趋同。就像一锅老汤,涮一下,每个浸入者就成了同样的滋味,同时也给老汤增添新的养分。
近距离观察学会多年,看到学会不断成熟发展,向外扩展企业界的参与,向内挖掘会员潜力,横向跨界合作、纵向专业细分,真心为这个组织叫好。始于初心,笃行致远,唯愿CCF魅力永存。
李新玲 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记者部主任。关注科技、教育等领域,从业二十多年,积累百万字新闻作品、独立著作及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