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公益 > 吕梁振兴

韩玉琦:情系那片山 心系那方人——CCF吕梁教育扶贫印记

阅读量:332 2020-11-30 收藏本文

640

知道吕梁,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事。那时,我连续读了《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苦菜花》《吕梁英雄传》等等小说。吕梁,便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来CCF工作后,我知道了CCF的一个“项目”——吕梁教育扶贫。心底里对吕梁英雄充满遐想的我,立刻被唤醒了一样。2010年7月,我很荣幸参加了吕梁教育扶贫工作小组,前往吕梁山区。

我们从北京自驾车前往吕梁。那次共有三辆车,早上6点出发。我和北京大学袁晓如老师分为一个小组,车上装满了“扶贫物资”。我俩轮流开车。那时去山西的路不好走,一路上全是运煤的大货车,我们的车开不了太快,还要时时避让运煤车。尤其到了山区,许多地方还是土路。直到傍晚掌灯时分,我们才到达吕梁山区的兴县。与县教育局同志汇合后,我们小组分到了具体的入校入户扶贫任务。

第二天,我们继续开车前往那些乡镇。当时,许多农村小学“撤并”,有不少村子里已经没有小学,而是多个村子的小学生集中到一个地方去上学。

我们走访了三个小学,五六个家庭。每个地方都离的挺远的。

农村小学中,当时已经配备了一些计算机,但因没有网络,也没有教授计算机的老师,许多计算机被束之高阁。校舍普遍破旧,标有图书馆的地方也没有图书,我们带去的书包、文具、书本等很受孩子们欢迎。

中午,我们在学生家用餐,交给学生家长三百元钱。几次吃的都一样,玉米面的“面条”(用笊篱漏下的一寸长的面条),配西红柿酱和咸菜。

我们去的每个家庭,学生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不等,但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孩子营养不良。个子较同年龄的要矮,面色黄而有癣。

这使我陷入思考。CCF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扶贫?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当地的困苦吗?教育扶贫的意义又在哪里?

CCF是从2000年开始进行教育扶贫的。CCF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情,想到的是作为一个社会学术团体,要做公益事业,要向社会发声,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虽然当时CCF还不强大,但她始终如一,一年又复一年。而我们每年走向吕梁山区,就是要了解那里的教育状况,分担困难,解决问题,去尽一份义务。

正是通过兴县、岚县、方山县等几个县的深入,多所小学、中学,多个乡镇、多个家庭的走访,让CCF了解了当地的真实情况。2010年之后,大约在2011年,CCF除了继续走访外,还增加了邀请当地老师“进京”培训的项目,通过参观北京的优秀学校,与北京地区的老师交流等,以提高当地老师的眼界,打开教学思路。因为CCF知道,教育,才是改变的根本。

2016年,我又报名参加了CCF吕梁教育扶贫小组。我看到了与六年前的不同,看到一些到北京学习过的老师的变化。兴县新建的校舍让我振奋,甚至比北京的学校建的还要漂亮和现代。我想,这就是一个有责任的学术团体的作用吧。CCF用20年时间,默默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呼吁、去唤醒、去推进、去改变。吕梁地区的教育有了变化,我看到的不止是硬件,还有“软件”。

吕梁,是我情之所系,心之所系的地方,我会记住那片山,那方人!


韩玉琦


原CCF员工,曾任CCCF编辑部主任。原《科技日报》社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