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2017技术论坛|脑机接口与混合智能
用意念进行控制和交流,听起来似乎是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而迅速发展的脑机接口技术以及应运而生的混合智能系统,有望让科幻走进现实。脑机接口在大脑与计算机之间建立了直接的信息通道和全新的交互方式,实现脑对机与机对脑的双向信息感知、解析与理解,形成机器与生物相互连接的新态势。它有望突破智能系统与人的原有关系,让计算机直接借用生物的能力,或者让生物借用计算机的能力,从而构建新型的脑机融合的混合智能系统。
2017年10月26日下午,CNCC2017-脑机接口与混合智能论坛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承办。本次论坛主席由浙江大学的潘纲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李远清教授、浙江大学的王跃明教授共同担任。论坛特邀讲者高上凯教授、俞祝良教授、吕宝粮教授、赖欣怡研究员和徐鹏教授分别围绕脑机接口与混合智能的方法、原理和临床应用做了精彩报告,为与会者全面详细介绍了脑机接口和混合智能的过去、现在与对未来展望。
IEEE Fellow、清华大学教授、国内脑机接口先驱学者高上凯教授进行了题为《脑机接口与人机混合智能》的报告。高上凯教授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归纳为脑机接口、脑机交互以及脑机混合智能三个阶段。高上凯教授指出,人机混合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脑机接口研究水准,值得进一步关注,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俞祝良教授作了题为《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的报告。聚焦脑机接口在医疗临床方面的应用,俞祝良教授介绍了团队在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及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吕宝粮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脑电、眼动和眼电信号的多模态情绪识别与疲劳驾驶监测》的报告。吕宝粮教授指出,完善的人工智能既要有逻辑智能,又要有情感智能。吕宝粮教授系统介绍了团队在疲劳检测、脑电与眼动融合的情绪识别等方面的近期研究工作。
来自浙江大学的赖欣怡研究员作了题为《新型超声神经调控及药物传递技术》的报告。脑机接口和混合智能系统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外界信息反馈到大脑。赖欣怡研究员介绍了光基因刺激、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等非侵入式和侵入式的神经调节方法、技术和典型应用。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徐鹏教授作了题为《人机交互的脑网络机制研究》的报告,介绍了采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对人机交互中涉及到的运动想象、P300以及决策等多种高级认知过程中的大脑网络所开展的研究。
本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众多研究人员和学者,论坛会场座无虚席,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脑机接口和混合智能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2017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7)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大学承办,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协办。CNCC2017的大会主题是“人工智能改变世界(AI Changes the World)”,大会邀请14位院士、300余位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著名国际国内IT企业家到会演讲。会议包括14个特邀报告、2场大会论坛、40余场前沿技术论坛及30余场特色活动,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大会已举办13届,今年来自近700家企事业单位的6000多名专业人士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