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群智计算系统 | CNCC技术论坛
今年CNCC技术论坛多达111个,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覆盖,都开创了历史之最,将为参会者带来学术、技术、产业、教育、科普等方面的全方位体验。本文特别介绍【泛在群智计算系统】技术论坛,提前带你了解本论坛的专家、报告、会议日程等重要信息。
CNCC2021将汇聚国内外顶级专业力量、专家资源,为逾万名参会者呈上一场精彩宏大的专业盛宴。别缺席,等你来,欢迎参会报名!
CNCC2021参会报名
【泛在群智计算系统】技术论坛
当前,人工智能即将迈入泛在智能阶段,众多群智能体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互联,以个体/群体协作方式实现与外部环境的智能交互以及自身的认知增强。面向泛在化群体智能的计算系统可有效提升群智能体的集群计算能力与协同交互能力,将广泛应用于包括无人机群、卫星群、无人艇群等诸多国家战略性支撑领域。本论坛由CCF普适计算专委会和协同计算专委会联合发起,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就泛在群智计算系统当前进展及未来发展开展主题报告及Panel研讨,具体的研讨内容包括:泛在群智计算系统的新概念、特质及挑战;泛在群智计算系统的理论方法探索与创新应用实践;泛在群智计算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等。
论坛主席
於志文
CCF常务理事、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普适计算、人机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等20余项。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如IEEE TMC、IEEE TKDE、IEEE INFOCOM、ACM UbiComp、ACM KDD等发表论文18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8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7篇。曾获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CCF青年科学家奖,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论坛日程安排
时间 |
主题 |
讲者 |
单位及任职 |
13:00- 13:30 |
泛在群智计算系统:架构与应用 |
於志文 |
西北工大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 |
13:30- 14:00 |
面向自动驾驶的智能感知 |
张燕咏 |
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
14:00- 14:30 |
复杂海况无人艇集群交互认知研究 |
谢少荣 |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
14:30- 15:00 |
移动端智能计算 |
吴帆 |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 |
15:00- 15:30 |
无人边缘群体智能 |
刘驰 |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 |
15:30- 16:00 |
Panel环节 |
蒋嶷川
孙海龙 陈伟能 於志勇 |
东南大学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福州大学教授 |
讲者介绍
於志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CCF常务理事、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CCF青年科学家奖
题目:泛在群智计算系统:架构与应用
摘要:针对空天地海移动群智能体高效计算、高效管理、高效交互需求,提出以“芯片、操作系统、新型算法”为一体的群智计算系统框架,从计算架构、操作系统角度,设计研发具备群智特性的专用芯片和操作系统,从系统层面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使得无人系统集群计算效率更高、群体智能更强,支持群智能体的任务分配、资源管理、协作协同、通信交互、联合计算、自主控制等诸多功能,将应用于无人系统集群等典型领域。
讲者:於志文,CCF常务理事、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普适计算、人机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等20余项。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如IEEE TMC、IEEE TKDE、IEEE INFOCOM、ACM UbiComp、ACM KDD等发表论文18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8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7篇。曾获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CCF青年科学家奖,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张燕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题目:面向自动驾驶的智能感知
摘要:感知(perception)是无人驾驶系统的前端和瓶颈,其目标是利用摄像头、激光雷达、GPS等传感器,通过对其产生的数据进行学习实现对场景和车位姿的感知。现今的无人驾驶系统面临数据爆炸、学习模型爆炸、场景爆炸以及车载算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很难实现精准、实时的感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基于多模态融合以及端边云协作的感知元模型。该元模型可以实现多种传感器的有效前融合,传感器数据与车载算力及边缘算力的动态适配,并实现跨场景的精准感知。
讲者:张燕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ACM中国副主席,ACM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曾担任美国罗格斯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获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计算机本科。张燕咏教授一直从事智能物联网和智能感知等方面的研究。2017年获评IEEE Fellow。
谢少荣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教授
题目:复杂海况无人艇集群交互认知研究
摘要:“向海而生,背海而衰”,争夺世界海洋权益和资源是海洋强国与临海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行动,无人艇集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装备,集群协同也是加速无人系统应用的4大驱动力之一。本报告针对复杂海况下多艇间快速、灵活的信息交互面临的挑战和难点问题,介绍提升交互过程主动性和智能性的机制;为提升信息交互效率,提供知识支撑方法;提升多艇综合态势认知能力的交互信息融合方法等。
讲者:谢少荣,教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与团队一起荣获全国高校首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副编辑,IJCAI 2024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组委会委员。
吴帆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CCF上海分部秘书长、CCF YOCSEF上海主席
题目:移动端智能计算
摘要: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计算、存储等方面能力的大幅提升,在移动端设备上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例如特征计算、模型推断和训练)成为新趋势。交互式商品推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端智能技术纷纷应用于智慧零售、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场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相比于传统云智能,端智能具有服务模型个性精准、实时性高、隐私安全性强等核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设备资源受限且差异化大、数据异质性高、终端可靠性差等关键挑战。本报告将介绍移动端智能计算的挑战问题、现有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讲者:吴帆,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副系主任、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移动计算、大数据管理、智能博弈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发表在JSAC、TON、TMC、TPDS、TOC、TKDE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MOBICOM、MobiHoc、CoNEXT、INFOCOM、ICDE、VLDB、KDD等重要国际会议,并出版英文专著一部。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lsevier Computer Networks编委,以及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编委和CCF通讯专题编委。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ACM中国新星奖、仲英青年学者、CCF-腾讯犀牛鸟卓越奖、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以及包括IEEE/ACM IWQoS 2020在内的7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奖。先后担任ACM中国理事会副主席、CCF上海分部秘书长、CCF YOCSEF上海主席等。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20余项。
刘驰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CCF大数据/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
题目:无人边缘群体智能
摘要:无人边缘群体智能技术利用多种无人移动平台(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船等)所携带的丰富的传感器对物联网类大数据进行采集,可以在智慧城市、紧急灾难救助、军事作战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基于优化理论或博弈论的解决方案不同,本报告将探讨如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和时空数据特征提取技术调度多无人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以及面向大数据机器学习的边缘计算优化技术及隐私保护。
讲者:刘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师(IET Fellow)、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师(Fellow of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分别于清华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和IBM中国研究院研究主管,并在德国电信研究总院(柏林)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工信部、教育部等20余省部级研究项目,累计主持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9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4项,编写书籍9本,Google Scholar索引4200余次,H index为31。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CCF大数据/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等。入选了国家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陕西省第八批“百人计划(短期项目)”、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7年中国物联网年度人物等,IEEE Senior Member。并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Panel嘉宾介绍
蒋嶷川
东南大学 特聘教授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荣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CCF杰出会员,IEEE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群智协同、社会网络。代表性论文包括IEEE/ACM Transactions(30篇),以及顶级会议IJCAI、AAMAS、AAAI等。获得国际Agent领域著名会议PRIMA最佳论文奖、并连续两年获得国际人工智能著名会议ICTAI最佳学生论文奖。目前担任《计算机学报》以及七家国际著名期刊的编委;长期担任国际人工智能三大顶级会议IJCAI、AAAI、AAMAS的PC委员等。
孙海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担任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CF协同计算专委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主要研究群体智能、智能化软件方法和分布式系统等。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OSDI、AAAI和ICSE等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陈伟能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群体智能、演化计算及其应用。2016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获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目前已发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0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长文5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基金项目等。博士学位论文先后获IEEE CIS(计算智能学会)杰出博士学位论文奖和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现任大数据与计算智能粤港联合创新平台负责人、IEEE广州分会副主席,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CCF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 & Learning Systems及Complex and Intelligent Systems副编辑。
於志勇
福州大学 教授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获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法国国立电信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普适计算、社会感知计算、群智感知、移动社交网络、城市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担任IEEE/ACM会员、CCF高级会员、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和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福建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届CCF智能感知与城市计算前沿论坛主席,UIC等国际会议的宣传主席或程序委员,国际期刊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的客座编辑,以及IoTJ、THMS、TIST、PMC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已在国内外期刊如ComMag、TMC、IoTJ、TSMC、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或会议如UbiComp、UIC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五项,参与科研项目如欧盟FP7、国家863计划等十项,发明专利已授权4项。
CNCC2021将于10月28-30日在深圳举行,今年大会主题是“计算赋能加速数字化转型”。CNCC是计算领域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年度盛会,宏观探讨技术发展趋势,今年预计参会人数将达到万人。每年特邀报告的座上嘉宾汇聚了院士、图领奖得主、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各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豪华的嘉宾阵容凸显着CNCC的顶级行业水准及业内影响力。
今年的特邀嘉宾包括ACM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和Barbara Liskov教授,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空间研究所Yolanda Gil教授,陈维江、冯登国、郭光灿、孙凝晖、王怀民等多位院士,及众多深具业内影响力的专家。今年的技术论坛多达111个,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覆盖,都开创了历史之最,将为参会者带来学术、技术、产业、教育、科普等方面的全方位体验。大会期间还将首次举办“会员之夜”大型主题狂欢活动,让参会者畅快交流。
CNCC2021将汇聚国内外顶级专业力量、专家资源,为逾万名参会者呈上一场精彩宏大的专业盛宴。别缺席,等你来,欢迎参会报名!
CNCC2021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