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CNCC

CNCC2024 | 第三届CCF UIC论坛“校企合作赋能创新人才发展”15位嘉宾精彩观点大放送

阅读量:31 2024-11-20 收藏本文


图片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培育创新人才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校企合作作为一种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第三届CCF UIC论坛“校企合作赋能创新人才发展”专题论坛于10月26日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精心设计了嘉宾分享和Panel讨论两个主要环节,汇聚了来自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和赋能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进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由CCF常务理事、副秘书长、UIC执委,滴滴科技生态与发展部总监吴国斌博士担任执行主席。





嘉宾分享


图片

杨士强教授做主题发言


论坛的主题分享人是CCF会士、UIC创始主席,清华大学的杨士强教授。杨教授分享了中国校企合作25+年的努力与成就,并探讨了新时期校企合作的定位。他讲解了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交流等合作模式,并肯定了CCF产学研合作基金和UR的宝贵价值。最后,在二十大产学研精神的指引下引出本次论坛的主题——校企合作赋能创新人才发展。杨教授提出,下一代创新人才培养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亟待解决,引发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广泛思考。





Panel环节




Panel 1: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是:蒋建伟、黄波、刘婷婷、马瑞新、徐蓓佳



主持人:

蒋建伟,CCF UIC执委,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原院长

嘉宾:

黄波,CCF UIC执委,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刘婷婷,CCF常务理事、UIC执委,腾讯高校合作总监、科研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马瑞新,大连理工大学求实书院院长、教授

徐蓓佳,华为战略研究院生态人才发展总监


第一个话题:老师的专业教育如何跟产业对接,更好地用产教融合进行科研研究?


马瑞新强调了将企业前沿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高校与华为合作的经验。他提到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徐蓓佳从华为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为何支持高校课程建设,强调了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和生态开发者的重要性,以及华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刘婷婷讨论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底层逻辑,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互动关系,并分享了腾讯如何通过犀牛鸟基金等方式将企业需求转化为高校研究和教学内容。黄波则从个人经历出发,讨论了企业工程师参教学和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参与对工程师自身的提升作用,并提出了将企业所需的硬技能和软技能融入教学体系的观点。


嘉宾们普遍认为,产教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教育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此外,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对于高校课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开展至关重要,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能够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共赢。


第二个话题:面对更多的老师,如何用产学研合作给他们赋能?


马瑞新强调了产教融合在提升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分享了他与华为合作项目的经历,展示了如何将企业技术问题转化为科研成果和教学资源,实现双向奔赴。徐蓓佳则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倡教师应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并因材施教,同时分享了华为师资培训的高级研修班项目如何通过技术体验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刘婷婷讨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开源项目,如腾讯开悟和犀牛鸟计划,赋能高校老师,强调了竞赛和实训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黄波提出了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和TTT(Train the Trainer)模式来赋能教师,强调了根据不同学生对象调整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提倡通过专家的演示和教师的实践演示来提升教学能力。这些观点共同强调了产教融合在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讨论如何赋能老师的过程中,嘉宾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和策略。认为赋能老师需要结合企业资源、实践经验、个性化教学和提升老师热情等,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Panel 2:大学专业与课程企业共建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是:李贝、徐常亮、袁瑛、卜佳俊、颜历



主持人

李贝,CCF理事、会员与分部工委主任、UIC执委,阿里云高校合作总监

嘉宾:

徐常亮,牧语工场创始人,国科大杭高院研究员

袁瑛,CCF高级会员,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副总经理,科教行业总监

卜佳俊,CCF会士、常务理事、公益工委主任、UIC执委,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颜历,英特尔中国数字化人才培养总监


第一个话题:企业和学校在AI课程中如何更好的融合?


徐常亮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了学校在硬件设施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这些问题可能会阻碍AI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在提供算力方面给予学校极大的帮助,并且认为没有实际场景的支持,AI教育将失去其实践价值。袁瑛介绍了并行科技与CCF合作的算力券活动,旨在赋能CCF会员,支持教师的课题研究和开设学生AI课程,超算中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算力,帮助教师和学生在AI领域取得实际进展。卜佳俊讨论了浙江大学在AI课程设计中的挑战,强调了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平衡AI与其他学科资源的重要性,强调学校在追求AI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重要的学科领域。颜历介绍了英特尔在产学合作方面的长期经验,英特尔不仅限于为高校提供算力,还包括全面的课程资源库,这些资源覆盖了从公民教育到职后教育的各个阶段。旨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与数字化时代的职业就业挂钩。


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专家们共同强调了产教融合在当代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AI领域。他们认为,产业界的深度参与对于提供算力资源、实践场景和课程内容至关重要。产教融合不仅能够使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还能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个话题:高校老师如何高效地进行授课?


颜历认为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即企业工程师与核心老师共同上课,以及利用慕课等多元化方式快速响应新技术。卜佳俊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需求进行了区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培养方向的重要性。袁瑛从战略合作的角度讨论了合作模式,提到了竞赛和联合申请部委项目作为促进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手段。徐常亮分享了他对智能体课程的设想,希望通过开发个人智能体来关注和学习科研领域,使课程内容保持更新和活力。


在这个问题中,专家们提出了多种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高课程的相关性和实效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专家们认为,高校的课程工作需要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同时不断适应和融入新的技术发展,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




Panel 3:产教深度融合中的竞赛与实习实践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是:邵青、李晖、李轩涯、李浥东、杨焜



主持人:

邵青,CCF UIC执委,蚂蚁集团学术合作部总监

嘉宾:

李晖,AFAC金融智能创新大赛执委会主席,蚂蚁集团财富保险事业群项目管理总监

李轩涯,CCF常务理事、传播工委主任、UIC执委,百度高校合作部总监

李浥东,CCF理事、智慧交通分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杨焜,SAP大学联盟创新社区大中华区总监


第一个话题:校企合作在实习、实践和大赛方面的重要性和优秀案例。


李晖强调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多种方式,包括建立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课程和人才培养,特别指出大赛在产学研融合和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李轩涯分享了百度相关比赛的经验,强调竞赛对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竞赛给予学生同台竞技的平台。杨焜介绍了SAP大学联盟的实习实践项目,包括成员院校合作、企业模拟运营大赛和CSR项目,突出了大赛在学生实习和就业中的连接作用。李浥东从高校视角出发,感谢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并讨论了校企合作的现状和挑战,特别是合作的闭环和反馈机制的缺失,同时强调了竞赛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嘉宾们普遍认为,通过实习、实践和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将学术知识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挑战,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校企合作中尤为有效的一种形式。


第二个话题:举办和管理科学竞赛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李晖提到,AFAC大赛借助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CCF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支持,增强赛事的官方认可度和吸引力。通过AFAC大赛的例子,李晖展示了如何整合高校和企业资源共创赛题,解决行业真命题,提升赛事代表性。李轩涯以百度之星比赛为例,说明了竞赛如何成为发现优秀学生才华的平台,同时强调了赛后与IOI国家队成员的互动对提升赛题严谨性的重要性,并提到百度之星20年的举办历史,体现了长期投入对品牌建设的影响。李浥东指出了国内学科竞赛过剩的问题,以每年600多项赛事为例,揭示了参赛者难以区分赛事价值的现状,并强调竞赛应超越做题,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杨焜介绍通过与阿迪达斯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分析大赛,展示了如何将企业实际问题转化为赛题,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实践能力,同时提到SAP师资培训,让高校教师了解和学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及核心知识,赋能教师师资能力,优化课程内容,推动专业转型升级。


嘉宾们深入探讨了学科竞赛的举办与管理,强调了赛题设计、赛事影响力和专业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赛事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学科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如竞赛过剩和功利化,以及这些问题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影响。嘉宾们的经验分享为未来学科竞赛的举办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强调了在举办竞赛时应更加关注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次论坛聚焦于校企合作在人才发展方向的前沿动态、应用案例、方法实践和关键挑战。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激发了现场热烈的讨论,这些宝贵的观点和经验,为未来产学研合作与管理上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通过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企业和学校在未来能够继续共同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