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科协第一期巾帼科技创新沙龙暨2022 CCF“计算之美”学术大会在长沙精彩落幕

阅读量:265 2022-08-22 收藏本文

8月13日,中国科协第一期巾帼科技创新沙龙暨2022 CCF“计算之美”学术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委会指导,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支持,CCF主办, CCF女工委、CCF长沙会员活动中心、CCF YOCSEF长沙以及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承办。近百名来自湖南及全国各地的科技女性、男性同盟参与了本次大会。大会现场思想交锋、研讨热烈、成果丰硕,大会成果后续还将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

01

与会者合影

CCF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教授首先致辞。从程序到软件,王怀民教授回顾了女性在计算机发展史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强调女性是美的象征,更是美的创造者。王怀民教授相信,这场以“计算之美”的视角、以“巾帼科技创新沙龙”的形式来进行的研讨非常有价值,并期待大会可以持续举办。

 

02

王怀民致辞


在而后的致辞中,湖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松先生强调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集智慧与美丽的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则是非常重要的“她”力量。陈松先生期待各行各业都能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也希望女性科技工作者可以把握机会,争当科技创新的先行者。

 

03

陈松致辞


CCF副秘书长王新霞女士介绍了CCF在助力科技女性成长中所做的工作。从学会的3M理念(会员构成、会员治理及为会员服务),到成熟的机制和体系,再到支持CCF女工委做的一系列工作,CCF从“能”和“为”两个角度广泛地赋能科技女性。

04

王新霞致辞


本次“计算之美”大会的另一位主席,CCF理事、湖南大学校长助理、CCF长沙主席李肯立教授作为东道主欢迎巾帼力量到访长沙,他介绍了CCF长沙的情况,并希望大家在会议之余,也能享受在长沙的好时光,感受生活之美。

05

李肯立致辞


随后,本场大会的第一个巾帼科技创新沙龙正式开始。本沙龙以“如何让更多女性顶尖科学家得到认可”为主题,由大会主席、CCF女工委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马歆女士主持。CCF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 CCF夏培肃奖获得者陈左宁教授首先做发言,她结合现状,指出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而这需要女性自身、社会和国家三者的合力:女性应加强自身认同,同时要加强宣传和政策扶持,这样才能让巾帼华彩得以更好绽放。

 

06

马歆主持沙龙

 

07

陈左宁做在线发言


CCF会士、常务理事、2021CCF夏培肃奖获得者、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史元春在报告中结合数据指出,人才层次越高,女性的占比越少,说明女性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面临着系统性劣势。她分析造成这种劣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社会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女性的选择和发展:相较于男性,女性的社会形象缺少科技属性;其二,女性的职业上升期与她们的社会角色转变期相遇,发展受羁绊;其三,领先的科研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支持。


结合以上洞察,史元春提出几个建议。从文化建设角度,女性偶像是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以卓越女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命名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奖项,这些更科技、“更计算机”的社会文化符号,将逐渐引导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科技的征途;从制度建设角度,应更多扶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在从这方面努力;从社区建设角度,学术社区是重要的支持网络,可帮助女性进行社交层面的拓展,激发女性投身顶尖科研。

08

史元春做大会报告


而后,四位女性顶尖科学家代表在此主题下进行了观点分享。复旦大学黄萱菁教授以《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实现性别平等?》为题进行观点分享。黄萱菁教授指出,首先要贯彻国家意志,实现性别平等,并特别指出“矫枉必须过正”。譬如在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评审中优先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决策咨询中的作用,以及增加政府机构、高校、研究所女性领导者比例,特别是正职。其二,女性应身体力行地做出科研成绩,同时关注和帮助女性后辈的成长。

09

黄萱菁进行观点分享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IEEE 女工程师协会亚太分会核心组成员林咏华女士从数据出发,指出性别差距存在“剪刀差分布”——从学生到进入科研职场,每往前一步,女性的参与度都在不断降低。在“35”、“40”、“45”等年龄数字的束缚下,科技女性获得的向上发展机会也更少。她建议要放松对女科研工作者的年龄限制,鼓励女科技工作者接受更大的挑战。她也向希望成为顶尖科研人才的年轻女科研人员的建议,要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交流,获得国际认可的科研能力。


10

林咏华进行观点分享


CCF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教授结合我国杰青、优青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女性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普遍高于男性。在科研压力、“人才”计划压力、“社交”压力、学术上升空间压力等之下,女性常常不占优。她提出了促进更多计算机女科学家产生的多条建议,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人才”工程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制定有利于女科学家成长的政策,以及采取适度的差异化管理。

11

冯丹进行观点分享


北京大学周明辉教授以《时代、环境和秉性造就科学家——无关性别》为题进行分享。她提出,成为顶尖科学家的道路,男女或许有差异,但做出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科学成果,社会的认可不分男女。科研探索需要韧性,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执着的秉性对于成为顶尖科学家至关重要,而这无关性别。

12

 周明辉进行观点分享


大会的第二个巾帼科技创新沙龙以“如何全方位加强女性领军人才的梯队建设”为主题,该沙龙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娟教授主持。CCF TF主席、百度技术委员会主席吴华博士做大会报告,她从两个视角剖析了领军人才的成长机制。从组织角度看,科技人才的机制建设是基础。吴华分享了百度的工程师文化价值观,即务实、自驱、负责到底,同时还设有优秀人才破格机制,以发掘和培养高潜力人才。从个人角度看,自驱力是人才成长的关键,自己要有勇于攀登的勇气,也要成就他人,建设多元化的人才队伍。

 

13

陈娟(左)为吴华颁发感谢证书


CCF会士、常务理事、2021CCF夏培肃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金芝教授以《尊重多样性和关注持续性》为题做大会报告。金芝提出,多维特征的自我认可和社会尊重,可助力女性人才的成长与团队建设。同时,女性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时间观和科研工作持续性,要坚持本我,也兼收并蓄,才能持续成长。金芝强调,科研创新不是女性禁地,只要创造更平等的社会、职场环境,女性科技人才必然日益涌现,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14

金芝做大会报告


而后,五位来自学术界的女性领军人才进行了主题观点分享。西安交通大学曾薇教授提出了“桥梁型”人才的概念,即理论、计算、应用三方面互通的人才,她的核心观点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脚踏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现实。在女性人才培养的视角,要结合专业重点,兼顾合作交叉,同时强调循序渐进。

15

曾薇做观点分享


湖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欢教授认为,女性领军人才成长,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同等重要。以教学名师为例,内在动力来自于个人兴趣、职业责任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社会、学校层面纷纷“下大棋、推大招、布大局”,为锻造金师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展示舞台。此外,赵欢强调要以女性同理心、亲和力、重细节、具耐心等特质引领梯队建设。

16

赵欢做观点分享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敏教授提出,女性科研工作者常常家庭事业“双面焦”,因此从国家、到家庭、再到个人层面,都应通过政策引导、保障措施、专项支持、放宽年龄等措施为女性创造友好的环境。同时,应给予女性学习交流以及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会,充分激发女性的创新活力。

 

17

李敏做观点分享


北京大学刘家瑛副教授从自己的发展故事出发,分享了她“向前一步”的思考与尝试。其一,要学会先完成再完美,把握大方向;其二,与平凡的自己和解, 懂得取舍并不为目标所困;其三,要敢于尝试, 把握机会与挑战,并在各种锻炼与合作中磨练队伍,走多元化的成长之路。

18

刘家瑛做观点分享


CCF计算艺术分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李子晋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提出在跨学科团队中关注女性力量更为重要,因为女性在粘合团队中扮演着独特角色。她提出几项建议:应增强团队内信息沟通效率及情感归属感,提高合作效率;要平衡跨学科团队的梯队建设;应防止对女性特质的认知固化;应建立女性组织来让更多女性坚定信念。

19

李子晋做观点分享


在而后组织的圆桌论坛中,在刘家瑛的主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雪锦特任教授、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娟教授、北京爱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晴晴博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满君丰教授、中国计量大学陆慧娟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学术合作经理孙丽君女士就“未来女性计算机人才培养”展开了精彩讨论。


几位嘉宾首先分享了所在高校、企业的男女比例,阐述了提升女性比例的价值。满君丰表示,男女平衡互补的科研团队既走得快,又走得稳。张晴晴介绍,员工认为在男女比例均衡的环境中工作会感到更有自驱力。


在提升女学生比例的举措上,罗娟和陈雪锦都强调要从中学阶段开始宣传,打消女学生对于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怯懦心理。孙丽君提出“讲故事”和“开大门”两个观点,即不仅要讲述杰出女性的故事,也要讲述“够得着的榜样”即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优秀女性计算机人才的故事,同时,要鼓励女高中生走进科技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


就女学生在求学与职业发展中会碰到的难点,几位嘉宾也分享了洞察和建议。陆慧娟表示,部分企业仍在招聘时存在隐性的性别偏见,这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陈雪锦表示,女学生更容易给自己设限,而这阻碍了她们在科研中做得更好。罗娟提出,女性相对敏感和脆弱,但其实也更坚韧,如果在遇到困难时有人指引方向,她们可以在领域内走得更远。满君丰则强调,要帮助女学生找准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有效的指导和资源。

20

 “未来女性计算机人才培养”圆桌讨论


在大会最后的圆桌讨论“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教授、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骆嘉伟教授、北京大学谢涛教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博士、北京交通大学院长助理金一教授,在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彤的主持下进行了研讨。


几位嘉宾探讨了多元化评价方法的价值,以及其所在高校和企业在这方面的实践。冯丹表示,对于教师和学生,多元标准评价都是必须的,评价学生要平衡论文、专利等多个因素,评价教师则要综合考量科研、教学、成果转化等。骆嘉伟所在院系会从多个视角来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论文、项目、专利、科学奖)、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她强调“百花齐放才是春天”。金一提出“基础研究”、“技术探索”、“社会公益”等几个多元评价体系的关键词,“七个指标择其二”的评价方式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发展可能性。王鹏则从企业视角出发,强调要设置从上而下的完善评价体系和硬性指标,才能确保评价标准的落地,譬如保证少数派候选人的比例、提前规划女性职业晋升路线等。


对于目前国内多元评价体系的改进,谢涛立足其在海外的经验,认为在国内的评价体系中,多元化贡献的重要性需要提升,应不仅仅是“鼓励”,而应是“奖励”;另外,还要特别考虑到女性成长的阶段性。冯丹认为,当下评价体系并未充分考虑女性的特质,婚育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骆嘉伟也认为,女性发展速度与男性不同,这应纳入评价体系中。谢涛也认为,多元评价本身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相信本圆桌会是讨论该问题的很好起点,期待未来的更多讨论。

 

21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圆桌讨论


正如大会主席马歆女士总结,科技女性发展不仅是女性的问题,需要从国家、社会到家庭、个人的协力。而诸如本次学术大会的举办,既是很好的研讨开端,也是以切实的方式聚集、激励、启发科技女性。马歆最后代表大会组委会为会务组成员、工作组成员、大会志愿者以及赞助单位微软亚洲研究院、承办单位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颁发感谢证书。

22


23

24

图片6

马歆为会务组成员、工作组成员、大会志愿者以及赞助及承办单位颁发感谢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