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吕梁扶贫

陶耀东:如何打破“贫困”的循环?——吕梁扶贫20年纪念有感

阅读量:395 2020-11-10 收藏本文

640


今年是吕梁教育扶贫第20年,CCF同仁们已经在吕梁倾注心血和爱心20年,在这20年中需要我们去总结、去感悟、去思考、去展望未来20年。所以写下点东西。


2019年9月18日至21日,我带着儿子锦鸿有幸随CCF扶贫第二支队参加了吕梁教育扶贫。虽然之前我已连续三年通过捐助一些现金以表心意,但这次带孩子到吕梁当地亲身感受“同龄人的故事”,这是计划已久的事情。锦鸿9月初从美国随其母亲访学一年回到国内,我就跟他一起开始准备去吕梁的各种物品。我准备给吕梁孩子们上的课程,锦鸿也精心挑选他喜欢的书籍、玩具、运动物品放到一个大的行李箱中,准备送给当地的小朋友,我俩同时焦急等待CCF确定去吕梁的时间。当CCF确定时间是9月18日(周三)至21日(周六)时,家里的老人因担心去吕梁耽误周四、周五的小学课程都不想让他去,我说服他们的理由是“对四年级来说两天的课程很容易补上,但吕梁的之行错过就需要再等一年,这三天的吕梁之行将让孩子看到世界的另一面,他将受益终身”。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让今年的吕梁扶贫几乎无法到达当地,愈发让我觉得2019年坚持带孩子去吕梁这个选择是多么正确!

640


我带着儿子锦鸿坐着火车到的太原,一路上我带着他想象吕梁学校、教室可能多么破旧,生活条件可能如何艰苦。在跟YOCSEF全国各地的伙伴们汇合后,我们驾车一路经过岚县到达兴县。下午大家一起到了东关中学,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科普课“谁在控制万物运转?——工业控制系统”,锦鸿也拿出他准备的小卡机器人给大家做助教和演示,课后跟两位贫困家庭孩子座谈交流,给他们赠送了学会的文具和现金资助,然后去困难学生白浩杰家里做了走访了,锦鸿也从他的大行李箱中拿出小礼物赠送给了浩杰。

640

640

640

640

第二天一早,大部队一起去了奥家湾中心校,我跟锦鸿一起给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小朋友讲了工业控制和机器人,锦鸿拿出他准备好的小电机给同学们演示电机旋转,讲解电机是如何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为世界运转提供动力,因为锦鸿正好也是三年级,我们还做了一个“五年”约定,以后每年我跟锦鸿还回来给这个班上课交流,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临近中午大部队又一起去了蔚汾中学、后发达小学,给三年级同学讲课,给老师留下了课件PPT和演示视频,中午在学校食堂,跟学校的同学们一样吃着简单的酸汤面和包子,体验同学们生活。饭后,大家一起去看望了2个贫困家庭,其中一个家庭是有4个女孩。

微信图片_20201123100504

微信图片_20201123100526

微信图片_20201123100548

微信图片_20201123100602

刚到东关中学时,儿子锦鸿问我“爸,这个学校跟我的学校都一样啊,也有大电视,也有电脑,没有看到哪里很穷啊?”。东关中学的硬件条件作为县城的中学不亚于全国任何一个二线城市的中学,班上的同学有一半家里有电脑,三分之一家里有小汽车。蔚汾中学、后发达小学的教室也全部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果只看硬件,不看去走访这些贫困的学生家庭,相信所有人都会跟我一样困惑,吕梁扶贫“贫”在哪里呢?


二、吕梁扶贫的思考


贫困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回想起2019年这次扶贫,在东关中学、蔚汾中学、后发达小学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大家都是阳光积极、踊跃发言,跟大城市学生并无两样,但后面在走访这些贫困学生时,才能看到社会底层的不幸。有学生家里爸妈常年在外打工,靠腿脚不便的老人照顾;有学生家里只有生病的父亲,用钱买来的母亲因为太苦早已逃离;有学生家里已有3个姐姐,为了要男孩,她可能会成为第4个姐姐;有的学生因为生源少撤校并校,学校离家有10多公里,只能跟老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靠爸爸去城里打零工挣钱。这些家庭的孩子普遍都不善于言谈、不愿意表达、跟人谈话的时候总低着头,透露着深深的自卑,看着你时,眼神黯淡难见光芒,问起长大要干什么?经常得到答案是出门打工。想到这些,想到这些孩子们的下一代,可能跟他们现状一样,陷入轮回——“贫困”像基因一样传递给下一代,不断循环。


如何打破“贫困”的循环呢?当前,物质上的清贫只是表象,甚至已经不再稀缺,贫困不再单指物质上的短缺,而是思维方法、知识、视野上的贫乏和局限,这些像基因一样在“代际”传递,如何让这些“基因”可以产生突变,打破代际的传递,值得我们每一位志愿者深深的思考!我们需要改变这样循环,让这些“基因”进行突变,改变这些孩子们的人生。


三、打破“贫困”的循环,展望吕梁新的20年


2020年5月吕梁市领导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1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58.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8%,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CCF吕梁教育扶贫”20年也算取得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工作并没有结束,未来20年CCF与吕梁教育帮扶应该如何开展,打破“贫困”的循环,有三点个人建议和思考:


1、继续加强对老师的帮助和提升,以点带面;贫困孩子对信念,理想,愿景的匮乏才是根本,才是可怕的,这个不仅在吕梁,在很多发达一些的城市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小孩,缺少“理想”,缺少人生的“明灯”,随波逐流。老师是对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最重要的人,帮助好一个老师,将会可能辐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帮助他们从理想、信念中获得持续不断地力量,提升能力;CCF可以从专家面对面、数字图书馆开放、走进高校等角度形成长期的制度性的老师帮扶提升机制。


2、持续性加强“榜样”的树立和宣传,提升辐射能力;一个城市,一个学校,一个贫困的孩子,需要找到一个跟他们类似贫困,但是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榜样。“榜样”将是人生的灯塔,帮着孩子找到方向和努力的路径,去追求美好的未来。CCF可以在会员中和已帮助过的孩子中整理挖掘出自强不息的“榜样”,并讲好故事和宣传。


3、加大各类科学和人文普及,让孩子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给孩子“科学想象力”,也许某一句话、某一个画面,就给孩子埋下一颗“理想”种子,后续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CCF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力量,定期开展远程或现场的科普教育,释放“理想”的力量!


对于“物质”贫困,政府和社会力量正在通过打造公平社会制度、提升基础民生保障以逐步解决,对于“知识”“思想”的贫困,我们CCF可以做的更多,愿与CCF的同仁们一起再做20年!


陶耀东


博士,研究员,CCF理事。AII安全组主席、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企业对话工作组会议(AGU)中方安全专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ICSISIA)副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双湃智安首席科学家。曾负责多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04、01重大专项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国产处理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批量应用;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