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CF@U1057:CCF教育专委走进温州理工学院

阅读量:0 2024-04-02 收藏本文

CCF走进高校第1057

敬请关注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教育专委、温州理工学院承办的CCF走进高校活动,将于2024413日在温州理工学院召开,敬请关注。

时间:2024413日(星期六)8:40-12:00

地点:温州理工学院茶山校区瓯5-204

日程:

时间

会议内容

开幕式

08:40-08:50

致辞 温州理工学院 领导

特邀报告

08:50-09:20

施晓秋:温州大学二级教授

走出认识与实践误区,落实产出导向,促进地方院校专业内涵建设

09:20-09:50

秦磊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协同课程体系,培养工程能力

09:50-10:20

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首席教授

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10:20-10:50

周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专业建设经验分享

10:50-11:00

合影留念

11:00-12:00

研讨1 (5-206)
计算机工程工程认证组(王贤明+工程认证骨干教师+专业教师)

研讨2 (5-208)
新工科及专业建设组(刘明哲+大数据和软件工程负责人+专业教师)


报告信息:

报告题目:走出认识与实践误区,落实产出导向,促进地方院校专业内涵建设

报告摘要: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四新”人才需求,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重塑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院校专业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不少专业对此有所认识与实践,但在需求研判、培养目标确立、毕业要求制订、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差距与误区,报告就此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与对策。

嘉宾简介:

施晓秋,国家二级教授,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曾任温州大学教务处长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建设地方院校工作组成员、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联盟专家进高校工委会副主任/网络工程工委会主任、“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组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等。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教学项目20余项,其中含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在核心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6篇,其中《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封面文章6篇;主持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所负责的网络工程专业在地方院校同专业中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报告题目:协同课程体系,培养工程能力

报告摘要:剖析工程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OBE理念及其执行要点,分析工程能力内涵、要素、层次及工程能力与课程体系、培养环节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OBE理念为指导,分析基于课程体系优化与协同,培养计算机系统工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嘉宾简介:

秦磊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CCF计算机教育专委副主任、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计算机硬件系统”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智能硬件系统课程群”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和《组成原理》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负责人。获宝钢优秀教师、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以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和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


报告题目: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报告摘要:为了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计划。它面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强调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如何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师是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报告以卓越软件工程师为例,结合软件定义一切时代的特点以及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讨论了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的若干思考,介绍了我们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和实践。

嘉宾简介:


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首席教授,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首届霍英东教育教学奖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软件工程课程建设及虚拟教研室的负责人,CCF教育专委副主任,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实践教学工委主任,长期从事软件工程方向的科学研究、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群智软件工程、智能软件技术、多智能体系统等,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SFC面上和重点、军队科技委等课题20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TSEICSEASEESEICSMEJSEPSANERICPCJCST、中国科学、软件学报和计算机学报等期刊和会议上,获得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开展了开源教育实践以及基于开源和群智的课程教学改革,编著有“101计划核心教材”等著作和教材八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计算机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题目:华东师范大学数据专业建设经验分享

报告摘要:社会数字化变革及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突显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重大价值,也对懂数据并擅长利用数据的高端新工科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2016年教育部正式设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简称“数据专业”),众多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但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鱼目混杂、参差不齐。专业建设面临“专业知识体系的缺失”、“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的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落后”等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3年启动数据专业建设,发起成立了“全国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协作组”,带领国内多所头部高校,经过十年的不断创新和迭代,构建了数据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开发了国内领先的数据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系列教材,并积极探索了数据驱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本次报告将基于以上成果进行经验分享。

嘉宾简介:

周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数据专业建设责任教授。2001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0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 L3S 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中国人民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于20173月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周烜专注于数据库系统研究,曾参与和负责多个国内外的科研项目,开发了多个数据管理系统,在工业界获得应用,成果被发表于众多国际一流的学术会议和期刊。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CCF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