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CCF“计算之美”学术大会邀您夏聚星城,共论科技创新!
去年7月,中国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强调女性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措施特别指出,要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 CCF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CCF女工委)、中国计算机学会长沙分部(CCF长沙)、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长沙分论坛(CCF YOCSEF长沙)、湖南省科协联合承办的“2022‘计算之美’学术大会——夏聚星城,共论科技创新”将于8月12日-14日在湖南长沙举办。
本次大会将以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为核心,围绕“如何让更多女性顶尖科学家得到认可”、“如何全方位加强女性领军人才的梯队建设”两大主题组织两场创新科技沙龙,同时就未来计算机女性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组织两场嘉宾论坛。
作为CCF女工委“计算之美”品牌活动之一,本次学术大会将邀请学术界知名学者、工业界翘楚共同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探索计算机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围绕世界科技前沿的“她力量”、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她力量”、下一代女性人才培养、持续提升计算机领域多元与包容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展示计算机领域优秀女性风采,推动计算机领域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大会早鸟票即日开售,8月12日-14日,期待与您相聚长沙!
大会地点:湖南佳兴世尊酒店
大会日程: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 |
14:00-20:00 | 注册 |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 |
9:00-9:30 | 领导致辞 |
9:30-11:45 | 创新科技沙龙一 :如何让更多女性顶尖科学家得到认可? |
11:45-13:30 | 午餐 |
13:30-15:45 | 创新科技沙龙二 :如何全方位加强女性领军人才的梯队建设? |
15:45-16:00 | 茶歇 |
16:00-17:00 | 圆桌沙龙一:如何吸引和培养未来的女性计算机人才? |
17:00-18:00 | 圆桌沙龙二:如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 |
8:30-12:00 | 参观与技术交流 |
大会注册方式:请访问 https://conf.ccf.org.cn/BoC2022
大会缴费标准
门票类型 | 参会者身份 | 7.21-8.3 | 8.4-8.13 |
会议注册费 | CCF专业会员 | ¥780 | ¥980 |
非会员专业人员 | ¥1080 | ¥1280 |
注:早鸟报名截止时间为8月3日
大会交流微信群
大会嘉宾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嘉宾持续更新中
陈左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国家并行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陈左宁院士长期致力于国产自主可控计算机系统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发,主持设计了第一个与国际工业标准兼容的国产并行操作系统;参与主持设计多台国产超级计算机,其性能技术指标数次列世界第一;创新研发了基于国产CPU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兼容主流标准的全套系统软件;创新提出基于新一代网络和安全基础设施的某系统云体系架构,并在领域内完成示范系统建设;领衔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信息领域重大战略咨询课题,引领我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迈入国际前列。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 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 次,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奖等,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丹
CCF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CCF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大数据存储系统、非易失存储技术、存算融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担任两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大项目“海量存储系统关键技术”总体专家组组长,担任“信息存储系统与技术” 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大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100余项发明专利。牵头制定国家标准6项,中国电子行业标准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一等奖3项,国际存储竞赛决赛奖1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湖北省“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黄萱菁
复旦大学教授
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委会副主任,计算语言学学会亚太分会执委,亚太信息检索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等方向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迄今在ACL、SIGIR、IJCAI、AAAI、ICML、EMNLP、NAACL、IEEE TKDE、IEEE/ACM TASL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11,000多次。曾获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提名学者、人工智能全球女性、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上海市育才奖、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等多项奖励。
金海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金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会士,IEEE Fellow,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技术与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十三五”“云计算与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十四五”“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组长。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等、云计算与大数据。
金芝
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软件工程),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的研究,先后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的项目负责人。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F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CCF夏佩肃奖、中创软件人才奖、IEEE TCSVC 杰出领导力奖等。发表论文两百余篇,4次获得 ACM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s,出版专著3部。任《软件学报》执行主编,《计算机学报》副主编,JCST领域编委,以及IEEE TSE、IEEE TR、ACM TAAS、EMSE及RE等的编委。
李敏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李敏担任湖南省人工智能与医学大数据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生物医学智能计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生物信息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与数据挖掘研究,在Genome Research、Genome Biology、Bioinformatics等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担任《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Mining and Bioinformatics》等国际期刊编委,担任IEEE/ACM TCBB、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Neurocomputing等国际期刊的客座编委,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
李子晋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
音乐声学博士,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高级访问教授,麦吉尔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加拿大音乐传媒及科技跨学科研究中心CIRMMT研究员,2022北京冬奥花滑表演秀中场冰面投影项目音乐负责人。近年主持及主要参与国家科技部基础项目、国家文化部科技提升重大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4部。获8项国家专利。组织学术会议及赛事NIME2021、IEEE MIPR/ICME AIArt Workshop、国际音乐创新设计工作坊等活动30多项。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艺术分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乐器协会未来音乐科技专委会副会长。
林咏华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
林咏华是IEEE女工程师亚太区领导组成员,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的创始人。林女士曾任IBM中国研究院院长,同时她也是IBM全球杰出工程师,在IBM 内部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她从事了近20 年的系统架构、云计算、AI 系统, 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并带领团队的 AI 视觉分析产品荣获 2018 年全球 Spark Design 工业设计金奖。她本人有超过 50个全球专利,并多次获得ACM/IEEE最佳论文奖。林咏华女士获评2019年福布斯中国50位科技领导女性。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教授
刘家瑛,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理学博士并留校任教,2012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铸星计划访问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智能媒体计算与视觉理解。累计发表IEEE/ACM汇刊与CCF A类论文8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9千余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担任APSIPA杰出讲者,IEEE/CSIG/CCF高级会员,IEEE CASS-MSA/VSPC技术委员会委员,CSIG多媒体专委会秘书长。担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 on Circuit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IEEE ICME指导委员会委员,Elsevier JVCI期刊评奖委员会委员,ACM ICMR-2021/IEEE ICME-2021/VCIP-2019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CVPR/ICCV/ECCV/AAAI会议领域主席等多个国际会议组织工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CSIG石青云女科学家奖、北京大学首届教学卓越奖,IEEE ICME 2020最佳论文奖等。主讲的全球MOOC课程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史元春
CCF 理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CCF 会士、常务理事、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主任。她在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多媒体领域的发表了百余篇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近六年计算机学科排名CSRankings交互领域论文数世界第一,成果在智能终端产业大规模应用,曾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史元春在清华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1993 年起任教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兼任青海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对口支援2013-2016)、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 GIX 院长(2015-2020),现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华
百度技术委员会主席
吴华博士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其主持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翻译、搜索、智能音箱、地图等产品,并赋能各行各业。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被评为杰出工程师、青年北京学者等。
曾薇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博士期间访学和博士后。长期从事三维视觉与图形学中的几何分析方法研究,致力于求解几何参数化、配准、形状分析问题及其在工程与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深度探索微分几何、保结构最优传输理论与机器学习模型的关联解释及应用。应用领域包括几何建模、网络通信、计算机辅助设计、医学图像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国际期刊和会议学术论文百余篇(IEEE TPAMI, TVCG, CVPR, ICCV, ECCV, MICCAI等);博士学位论文《基于计算共形几何的形状分析》;Springer 英文专著《Ricci flow for surface registration and shape analysis: theory, algorithm and application》;2009年度CAD/CAM最佳论文奖和2017年度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最佳论文奖;国际国内专利10 余项(其中美国专利4 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以及校企(华为公司等)研究课题。http://wz.gr.xjtu.edu.cn
大会组织机构
大会荣誉主席
王怀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CCF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大会主席
马 歆 CCF常务理事、CCF 女工委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
李肯立 CCF常务理事、湖南大学校长助理、CCF长沙分部主席
程序委员会主席
谢 涛 CCF会士、CCF女工委执委、CCF软工专委副主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陈 娟 CCF杰出会员、CCF女工委执委、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嘉宾论坛主席
张 彤 CCF女工委主任助理,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孙丽君 CCF女工委执委、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学术合作经理
组织委员会主席
杨 超 CCF高级会员、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CCF YOCSEF长沙2021-2022主席
张 彤 CCF女工委主任助理,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赞助主席
张 锦 CCF 长沙分部秘书长、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注册 & 网站主席
陈 昊 CCF女工委委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经理
宣传主席
王婧雯 CCF女工委委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经理
李 睿 CCF女工委委员、CCF 传播工委主任助理、鹏城实验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