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专题 > CCF获奖人故事

CCF终身成就奖:沈昌祥丨国家网络安全领军者

阅读量:635 2020-11-04 收藏本文

为我国网络安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沈昌祥研究员以及计算机辅助测试和容错计算领域的开创者与学术带头人之一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魏道政研究员获得2019年“CCF终身成就奖”。

2020年1月11日,2019CCF颁奖大会在京成功举行,300余位嘉宾见证了这辉煌时刻。现场颁发了2019年度CCF终身成就奖、CCF夏培肃奖、CCF杰出贡献奖、CCF卓越服务奖、CCF杰出教育奖、CCF计算机企业家奖、CCF杰出工程师奖、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8个奖项。现场有一位院士,年近80岁高龄的他仍然兢兢业业工作在信息保密和可信计算第一线,始终对于国家安全始终有一种使命感。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了这位院士的故事。

沈昌祥,浙江奉化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从事网络安全工作,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和军队重要科研和咨询任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网络安全著作5部。


1988年被授予“海军模范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曾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获军队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2年荣获国家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6年获首届中国网络安全杰出人才奖。


目前担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公安部特聘专家和“金盾工程”首席顾问。曾任首届教育部信息安全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还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或特聘教授。


一、领域和学术成就


1965年沈昌祥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密码研究和计算机研发,针对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安全和网络安全等进行创新性研究,多项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构建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核心基础支撑。


1、在安全领域进行创新多项成果领先国际


1980年沈昌祥带领团队率先开发微型计算机实现密码算法软件编程和自动计算,研制成功了某系列机,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作业的被动局面,1985年通过钱学森主持的答辩、获首届国家科技进一等奖。1983年沈昌祥又提出了密码保密工作全程由计算机组网自动处理的方案,研制成功电报和传真两个网络系统,1990年又以排名第一的名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创新免疫微机安全防护模式,研制成功综合保护装置(智能安全卡),在全军列装,并应用到到体育彩票、身份证防伪等民用系统,同样以第一的名次获得了1997年军队科技进步奖。


由沈昌祥1983年主持开发的全军自动化指挥作战文书快速传递网保密系统,开创了作战指挥新模式。他担任全军自动化指挥网副总师和海军网总师,主持完成了全军军事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和海军自动化指挥网以微机为交换节点的保密分系统。提出并率先研究主动免疫可信计算体系,主持军队可信计算平台装备型号预研,顺利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工程。专家鉴定项目在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其主持完成的“973”项目:可信计算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创新了可信计算体系架构,为建立积极主动防御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主持研编可信计算国家标准9个和国军标5个,在军内外进行示范应用,在国家电网调度系统和中央电视台播放系统等国家核心行业取得了规模化成功应用,支撑了国家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推广安全可信产品。除此之外还积极倡导推动成立可信计算产业联盟,指导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2、为国家网络安全献计献策、重大工程验收把关


沈昌祥先后担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还担任多个国家部委的专家顾问。推进了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核心芯片的安全可控,并完善了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安全建设和法制建立等,完成了多项重大安全事项的咨询指导任务。


针对美国微软强推可信控制的Windows8政府采购问题,沈昌祥于2013年11月,牵头联合26位院士向国家领导人提交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开发和替代的建议信,12月20日国家领导人做了纲领性重要批示,并于12月26日中央办公厅发文全国各省市部委执行。


根据他主持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自主安全设计的经验,当金融IC卡国产化受阻时,牵头联合43名院士于2011年6月向国家领导人提交关于金融IC卡国产化建议信,被采纳,现已实现国产化。


他先后多次担任专家组组长,主持金盾工程、金税工程、金质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安全方案论证评审、指导建设、工程验收和整改完善等工作。出色完成了“国家重大工程验收首先要通过网络安全验收”的任务。


2002年担任“电子签名法”证书应用专家组长,主持“实施要求”的起草工作,指导全国证书服务系统建设和验收把关。作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委主任,主持组织标准起草、定级评审、测试评估等工作,为推进等保制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推动中国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在公众对于网络安全的概念还很茫然的时候,沈昌祥就开始致力于为落实人才工程长期努力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1990年沈昌祥主持安全操作系统项目开始带博士生,负责起草首个“国家信息安全规划”(十五规划),把人才培养列入重点任务。通过各种渠道建议设立网络安全专业和学科,于2004年列入专业目录,2007成立“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任首届主任,规范了专业建设。同时积极组织申报一级学科,2000年沈昌祥就开始为了推动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而奔走,直到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2016年国家领导人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突出强调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战略地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从依托于信息安全相关培养体系到独立为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再到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重大突破的背后与沈昌祥院士的多方奔走不无关系,更反映了国家对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视。近20年过去了,沈昌祥沉稳的推动下,网络空间安全的学科摆脱了起步的艰深阶段,已经平稳地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除了致力于推动国家学科建设,沈昌祥自己也一直奋斗在育人的第一线,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十余所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毕业人数100多名。还担任军队高层次人才带教导师,指导高层次人才14名。这些人才已成为各单位的骨干。


沈昌祥院士对于国家安全始终有一种使命感,年近80岁高龄的他仍然兢兢业业工作在信息保密和可信计算第一线。2019年还在担任第十三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大会主席。他还曾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保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积极参加中国计算学会的有关活动,对推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沈昌祥院士作为中国第一个拿到中国网络安全“杰出人才奖”的获奖者,就表示希望我们今后加强安全可信的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加快构成我们国家的网络安全体系,为实现网络强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年过去了,中国网络强国的“中国梦”在沈昌祥院士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