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CCF公益日|诗越千年,数回历史,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阅读量:5 2024-05-13 收藏本文

 

 

    2024年5月12日上午,CCF西安会员活动中心(简称CCF西安)联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承办了CCF公益日西安分会场活动,主题是“诗越千年,数回历史,关注文化遗产保护”。CCF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兴社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耿国华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赵西晨副院长、文物保护研究部黄晓娟主任、党政办张静主任、CCF西北办事处牛瑞主任、CCF YOCSEF西安主席马小博教授等超过50名会员朋友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康教授、CCF西安秘书长崔禾磊教授共同主持。

   本次西安分会场活动分三个篇章。

   篇章1:一睹公主真面,实验室里与古人“亲密接触”

   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西北大学从上世纪末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和应用。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李康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阐述了其团队在三维扫描技术设备、兵马俑虚拟修复、颅面虚拟复原、VR秦腔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努力促进了计算机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让观众更加全面的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让文物、文化“活”起来、让文物数字化“火”起来。值得一提的是,采用计算机断层CT扫描,基于回归统计法推导的颅骨与相貌关系,结合现代人头部数据,所复原的秦男秦女和唐朝李倕公主的颅骨面貌,栩栩如生,吸引大家驻足观看。

 

 

篇章2:领略考古历程,博物馆里系统科普考古科技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并了解了陕西考古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在工作人员的引领和解说下,以“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部分为序开始了这次历史的探索。陕西考古博物馆通过对不同考古发掘项目和文化的介绍阐释,将壮美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大众面前,也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技术讲述了的一个个考古学故事,生动地还原了古代社会风貌。

 

篇章3:专家圆桌研讨,信息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公众中心进行了科普讲座和研讨环节,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展开了座谈讨论。赵西晨副院长首先讲解了建馆的背景与博物馆的发展情况、阐述了陕西考古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的主要区别之处。随后,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物遗产数字化国家工程中心的定位及研究方向,讲解了其团队在文物数字化的研究历程以及研究成果,并呼吁大家用信息之手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紧接着,与会人员也结合个人研究领域与文物数字化的感受相继进行了发言。

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将通过本次活动,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了解数字化赋能文物考古、修复和保护的先进技术,让文物数字化“火”起来。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深知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更要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对公众福祉的贡献。通过举办CCF公益日系列活动,不仅是CCF对公益事业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我们对社会责任的一次深刻体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推动技术公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技术有爱,公益无界,IT赋能,文遗保护!